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VIBRATION DIAPHRAG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023842
Kind Code:
A1
Abstract: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vibration diaphragm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The vibration diaphragm comprises a base layer, wherein the base layer is a film manufactured using any one of a polyetherimid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olyphenylene sulfide, and polycarbamate material; and a strengthening layer, wherein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is obtained by mixing a graphene, graphite powder, and adhesive to produce a mixture, followed by drying and solidifying of the mixture, wherein the weight ratio of the graphene, graphite powder, and adhesive in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is (1-2):(5-10):(9994-9988). The strengthening layer adheres to a surface of the base layer.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rises: providing a film, adhesive, graphite powder, and graphene, then mixing the graphite powder and graphene evenly to form a first mixture, then adding the first mixture to an adhesive and mixing evenly to obtain a second mixture; uniformly applying the second mixture on to a surface of the film, performing a baking treatment step so as to solidify the second mixture, and obtaining the completed vibration diaphragm. The vibration diaphragm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adherence, reduced resonance frequency f0, increased high frequency acoustic pressure, and improved characteristics at high and low frequencies.

Inventors:
HE CHAOYANG (CN)
YI PENGFEI (CN)
MENG XIANZHE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96777
Publication Date:
February 08, 2018
Filing Date:
August 25,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CHANGZHOU AMT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4R7/10; H04R31/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3929708A2014-07-16
CN105025428A2015-11-04
US20150195654A12015-07-09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HENZHEN REFIN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GENERAL PARTNERSHIP)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振膜, 其特征在于, 该振膜包括:

基础层, 所述基础层是以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醚 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强化层, 所述强化层是以石墨烯、 石墨粉和胶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并 经干燥固化形成的强化层, 其中,

所述强化层中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的重量比为 (1~2) : (5-10) :

(9994-9988) ;

所述强化层粘附在所述基础层表面。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振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膜强化层的厚度为 2 μηι。

[权利要求 3] —种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 提供一种薄膜、 胶水、 石墨粉、 以及石墨烯; S2: 将所述石墨粉与所述石墨烯均匀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 并将所述 第一混合物惨入所述胶水中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第二混合物; S3: 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所述薄膜表面并进行烘干处理, 使 所述第二混合物固化在所述薄膜表面, 得到最终振膜。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 S3 之前, 先对所述薄膜的表面进行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是指对所述薄膜 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混合 物中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的重量比为 (1~2) : (5-10) : (9994-99 88) 。

[权利要求 6]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混合 物涂覆在所述薄膜上的厚度为 2μηι。

[权利要求 7]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为由 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醚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 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权利要求 8]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水为聚 氨酯、 氟乙烯、 聚丙烯酸酯乳液、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中 的任意一种。

[权利要求 9]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S3中 为狭缝式涂布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所述薄膜表面。

[权利要求 10]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S3中 为采用网纹涂布的方式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所述薄膜表面。

[权利要求 11] 一种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磁路系统、 与所述磁路系统连接 的振动系统, 其中,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振膜、 以 及驱动所述振膜的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系统为动 铁式磁路系统或动圈式磁路系统。

[权利要求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铁式磁路系 统包括外导磁板、 磁铁、 电枢、 旋转轴和线圈。

[权利要求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线圈设置有 两个, 并对称分布于旋转轴的两侧, 所述的两个线圈相连接, 且旋向 相同。

[权利要求 15]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圈式磁路系 统包括导磁轭铁、 磁铁和铁芯。

[权利要求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音 圈, 其中, 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下方。

[权利要求 17] —种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磁路系统、 与所述磁路系统连接 的振动系统, 其中,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权利要求 3至 10任一项所述的 制备方法制作的振膜、 以及驱动所述振膜的驱动装置。

[权利要求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系统为动 铁式磁路系统或动圈式磁路系统。

[权利要求 19]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铁式磁路系 统包括外导磁板、 磁铁、 电枢、 旋转轴和线圈。 [权利要求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线圈设置有 两个, 并对称分布于旋转轴的两侧, 所述的两个线圈相连接, 且旋向 相同。

[权利要求 21] 根据权利要求 18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圈式磁路系 统包括导磁轭铁、 磁铁和铁芯。

[权利要求 22]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电声换能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音 圈, 其中, 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振膜的下方。

Description:
一种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电声换能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声学振膜的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电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如对于耳机 、 音响等产品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 如小型化、 薄型化、 高音质要求等, 而这 些效果取决于声学器件的核心部件, 声学器件的核心部件就是其振膜。

[0003] 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 为了获得高音质的振膜, 通常通过改变振膜的材质来实 现。 常见的振膜材料有纸盆、 塑料、 金属等, 通常纸盆振膜音质特性为平顺自 然, 明快清晰, 但其易受环境影响, 性能不稳定。 金属振膜刚性很强, 但是刚 性强的另一面便是内损低, 能量不会被振膜材质本身所吸收, 因此在发生盆分 裂吋, 会有很明显的共振峰出现在频率响应的高端, 很容易出现"金属声"。 另外 , 金属材质会增加振膜的重量, 不利于振膜的薄轻化发展。 塑料材质的振膜刚 性不太好, 质量也较差, 而采用带有石墨烯的振膜, 可提高振膜的刚性, 但是 现有的石墨烯振膜通常采用喷涂的方式形成于 基材表面, 由于石墨烯的刚性特 性, 使得膜片在受外力吋, 容易断裂, 从而容易从基材的表面脱落、 高低频性 能不够好。

技术问题

[0004] 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 为了获得高音质的振膜, 通常通过改变振膜的材质来实 现。 常见的振膜材料有纸盆、 塑料、 金属等, 通常纸盆振膜音质特性为平顺自 然, 明快清晰, 但其易受环境影响, 性能不稳定。 金属振膜刚性很强, 但是刚 性强的另一面便是内损低, 能量不会被振膜材质本身所吸收, 因此在发生盆分 裂吋, 会有很明显的共振峰出现在频率响应的高端, 很容易出现"金属声"。 另外 , 金属材质会增加振膜的重量, 不利于振膜的薄轻化发展。 塑料材质的振膜刚 性不太好, 质量也较差, 而采用带有石墨烯的振膜, 可提高振膜的刚性, 但是 现有的石墨烯振膜通常采用喷涂的方式形成于 基材表面, 由于石墨烯的刚性特 性, 使得膜片在受外力吋, 容易断裂, 从而容易从基材的表面脱落、 高低频性 能不够好。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在膜片受到外力吋, 石墨 烯容易断裂, 容易从基材的表面脱落以及高低频性能不够好 的缺陷, 提供一种 振膜及其制备方法、 电声换能器。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振膜, 该振膜包括: [0007] 基础层, 所述基础层是以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醚醚酮、 聚 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0008] 强化层, 所述强化层是以石墨烯、 石墨粉和胶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并经干燥固 化形成的强化层, 其中,

[0009] 所述强化层中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的重量比为 (1~2) : (5-10) : (9994-998

8) ;

[0010] 所述强化层粘附在所述基础层表面。

[0011] 所述振膜中, 优选所述振膜强化层的厚度为 2μηι。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 所述电声换能器包括磁路系统、 与所述磁路系 统连接的振动系统, 其中,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上述振膜、 以及驱动所述振膜的 驱动装置。

[0013]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磁路系统为动铁式磁路系统或动圈式 磁路系统。

[0014]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动铁式磁路系统包括外导磁板、 磁铁、 电枢、 旋 转轴和线圈。

[0015]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的线圈设置有两个, 并对称分布于旋转轴的两侧

, 所述的两个线圈相连接, 且旋向相同。

[0016]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动圈式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铁、 磁铁和铁芯。

[0017]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音圈, 其中, 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振 膜的下方。 [0018] 一种振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19] S1 : 提供一种薄膜、 胶水、 石墨粉、 以及石墨烯;

[0020] S2: 将所述石墨粉与所述石墨烯均匀混合形成第一 混合物, 并将所述第一混合 物惨入所述胶水中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第 二混合物;

[0021] S3: 将所述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所述薄膜表面并 进行烘干处理, 使所述第二 混合物固化在所述薄膜表面, 得到最终振膜。

[0022]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在所述步骤 S3之前, 先对所述薄膜的表面进行 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是指对所述薄膜的表面进行清洁处 理。

[0023]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所述第二混合物中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的重 量比为 (1~2) : (5-10) : (9994-9988) 。

[0024]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所述第二混合物涂覆在所述薄膜上的厚度 为 2μ m。

[0025]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所述薄膜为由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 聚醚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0026]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所述胶水为聚氨酯、 氟乙烯、 聚丙烯酸酯乳液

、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中的任意一种。

[0027]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所述步骤 S2中为采用狭缝式涂布的方式将所述 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所述薄膜表面。

[0028] 所述的振膜的制备方法中, 优选所述步骤 S2中为采用网纹涂布的方式将所述第 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所述薄膜表面。

[0029]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 所述电声换能器包括磁路系统、 与所述磁路系 统连接的振动系统, 其中,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上述制备方法制作的振膜、 以及 驱动所述振膜的驱动装置。

[0030]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磁路系统为动铁式磁路系统或动圈式 磁路系统。

[0031]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动铁式磁路系统包括外导磁板、 磁铁、 电枢、 旋 转轴和线圈。

[0032]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的线圈设置有两个, 并对称分布于旋转轴的两侧 , 所述的两个线圈相连接, 且旋向相同。 [0033]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动圈式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铁、 磁铁和铁芯。

[0034] 所述电声换能器中, 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音圈, 其中, 所述音圈设置在所述振 膜的下方。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35] 实施本发明的振膜,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振膜是包括了基础层和强化 层两层结构, 强化层涂覆在基础层表面, 所述基础层是以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醚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 的薄膜, 强化层是以石墨烯、 石墨粉和胶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并经干燥固化 形 成的强化层, 其中, 强化层中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的重量比为 (1~2) : (5-10 ) : (9994-9988) 。 采用的石墨粉、 石墨烯与胶水充分混合后再涂覆在基础层表 面, 可使石墨烯均匀固化在胶体中, 可以借助胶体的附着力粘附在基础层表面 , 石墨烯的粘附性, 使石墨烯不易断裂, 不容易从基础层表面脱落, 从而实现 了在提高振膜高频特性且可兼顾其低频性能的 同吋, 还可有效提高石墨烯的粘 附性、 可靠性, 提高振膜的稳定性。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36]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 明, 附图中:

[0037]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振膜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振膜与普通振膜的频率响 曲线图;

[0039]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振膜与普通振膜组装的喇 的阻抗曲线图;

[0040]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声换能器的模块图。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41]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现对照附图详细说 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2] 如图 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膜, 该振膜包括基础层 101, 在基础层 101表面 附着有强化层 102。 基础层 101是以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醚 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优选地, 基础 层 101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的薄膜 , 即优选 PET (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 薄膜作为振膜的基材。

[0043] 强化层 102是由石墨烯、 石墨粉和胶水均匀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经干燥 固化形 成的强化层。

[0044] 在所述强化层 102中, 胶水用于分散石墨烯; 在本发明中, 只要是用于分散石 墨烯的胶水都适用本发明, 并不对胶水进行限制, 胶水可以是聚氨酯、 氟乙烯 、 聚丙烯酸酯乳液、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聚氨酯

[0045] 在本发明中, 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可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 优选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的重量比为 (1~2) : (5-10) : (9994-9988) 。

[0046] 可以理解地, 在本发明中, 在强化层 102加入石墨粉, 由于石墨粉散热性能比 较好, 而膜片在震动吋可产生很高的热量, 因此加入石墨粉有助于膜片散热, 当将膜片应用于扬声器等声学器件吋, 可提高喇叭的承受能力。 石墨烯具有单 个原子刚性的特性, 因此, 石墨烯刚性强, 且整体性能好, 在强化层 102中加入 石墨烯可改变振膜的特性, 使振膜达到镀金属的高频性能, 同吋又可达到较佳 的低频性能, 从而提高振膜的整体效果。 优选地, 强化层 102的厚度为 1.5~3.5μηι , 更优选 2μηι。

[0047] 另外, 本发明提供的振膜刚性好, 粘附性高, 高低频性能更好, 可适用于扬声 器、 受话器等声学设备中。

[0048]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膜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9] S1 : 提供一种薄膜、 胶水、 石墨粉、 以及石墨烯。

[0050] 在所述步骤 S1中, 提供的薄膜为由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醚 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优选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 (ΡΕΤ)。

[0051] 所述胶水为聚氨酯、 氟乙烯、 聚丙烯酸酯乳液、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醋酸乙烯 酯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聚氨酯。 [0052] S2: 将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 并将第一混合物惨入胶水中 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形成第二混合物。 可以理解地, 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可 按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 在本发明中, 只要使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可完全分散在 胶水中的配比都适用于本发明, 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优选石墨粉、 石墨烯和 胶水的重量比为 (1~2) : (5-10) : (9994-9988) 。

[0053] S3: 将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薄膜表面并进行烘干 处理, 使第二混合物固化在 所述薄膜表面, 得到最终振膜。 优选地, 在步骤 S3之前, 先对薄膜的表面进行 预处理, 即在将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薄膜表面之前, 需对薄膜的表面进行清 洁处理, 如清除薄膜表面的灰尘等杂质, 增强薄膜表面的粘附性。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混合物涂覆在薄膜表面上的厚度为 1.5~3.5μηι, 优选为 2μηι。

[0054] 所述将第二混合物涂覆在薄膜表面可采用狭缝 式涂布的方式或者网纹涂布的方 式进行涂覆, 具体的涂布参数可根据实际涂覆情况确定, 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0055]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采用狭缝式涂布或者网纹涂布的方式将石墨粉 、 石墨烯 和胶水均匀混合形成的第二混合物均匀涂覆在 薄膜表面可使石墨烯、 石墨粉借 助胶水的附着力更加牢固地粘附在薄膜表面, 与现有的喷涂方式相比, 本发明 的涂覆方式可使得石墨烯的粘附性更高, 均匀性更好, 且石墨烯均匀固化在胶 水中, 可使得膜片在受到外力吋, 石墨烯不易断裂, 不易从薄膜表面脱落。 由 于石墨粉、 石墨烯均匀固化在胶水中并粘附在薄膜表面, 从而使得所形成的振 膜具有更好的均匀性、 一致性, 不易产生割裂振动, 同吋采用该制备方法制成 的振膜强度高, 刚性强, 高低频性能更好, 有效提高了振膜的声学效果。

[0056] 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来举例说明石墨粉、 石墨烯以及胶水进行混合的制备:

[0057] 实施例 1

[0058] Α、 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混合, 取石墨粉 lg, 石墨烯 5g, 胶水 9994g, 分别将 lg石墨粉与 5g 石墨烯均匀混合, 并将石墨粉与石墨烯混合后的粉末惨入 9994g胶 水中并进行搅拌, 使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胶水中。

[0059] B、 待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胶水后, 将石墨粉、 石墨烯、 胶水形成的混 合物涂覆在薄膜表面, 并将涂覆有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混合物的薄膜进行干 燥处理, 使胶体固化粘附在薄膜表面。

[0060] 实施例 2

[0061] A、 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混合, 取石墨粉 1.5g, 石墨烯 7.5g, 胶水 9991g, 分 别将 1.5g石墨粉与 7.5g石墨烯均匀混合, 并将石墨粉与石墨烯混合后的粉末惨入 9991g胶水中并进行搅拌, 使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胶水中。

[0062] B、 待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胶水后, 将石墨粉、 石墨烯、 胶水形成的混 合物涂覆在薄膜表面, 并将涂覆有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混合物的薄膜进行干 燥处理, 使胶体固化粘附在薄膜表面。

[0063] 实施例 3

[0064] A、 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混合, 取石墨粉 2g, 石墨烯 10g, 胶水 9988g, 分别 将 2g石墨粉与 10g石墨烯均匀混合, 并将石墨粉与石墨烯混合后的粉末惨入 9988 g胶水中并进行搅拌, 使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胶水中。

[0065] B、 待石墨粉与石墨烯均匀分布在胶水后, 将石墨粉、 石墨烯、 胶水形成的混 合物涂覆在薄膜表面, 并将涂覆有石墨粉、 石墨烯和胶水混合物的薄膜进行干 燥处理, 使胶体固化粘附在薄膜表面。

[0066] 采用现有的振膜组装的普通喇叭与本发明的振 膜组装的喇叭对比, 进行以下性 能测试:

[0067] 振膜高低频性能测试

[0068] 评价实施例 1~3中制成的振膜在振动过程中的频率响应, 用于反映振膜的高低 频性能。 评价方法: 将制备的振膜成型为喇叭膜片, 并组装成成品 (称为石墨 粉-石墨烯喇叭, 下文同此) , 将其与普通的喇叭进行声学性能测试, 具体的测 试方法为采用标准的声学性能测试仪, 将石墨粉-石墨烯喇叭与普通喇叭同吋进 行测试, 测试吋间为 10分钟, 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 其频率响应曲线如图 2所 示。

[0069] 根据记录的数据及频率响应曲线图 (图 2) 可知, 石墨烯喇叭的高频频率响应 曲线比普通喇叭的高 2~4dB (高频段为 3000~40000Hz) , 其低频频率响应曲线比 普通喇叭的高 3~6dB (低频段为 20~50Hz) 。

[0070] 如图 3所示, 为本发明的振膜与普通振膜组装的喇叭的阻抗 曲线图, 由图中可 以直接看出: 石墨粉-石墨烯喇叭的低频谐振频率 f。比普通喇叭的低 150Hz左右。

[007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 直接说明了本发明的振膜高低频性能更好, 刚性强, 且由 于石墨粉、 石墨烯是直接均匀惨入胶水中, 使其粘附性更高, 不易脱落。

[0072] 如图 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 该电声换能器包括磁路系统 100、 与磁路系统 100连接的振动系统 200。

[0073] 磁路系统 100包括动铁式磁路系统或动圈式磁路系统。

[0074] 具体地, 动铁式磁路系统包括导磁板、 磁铁、 电枢、 旋转轴和线圈。 其中线圈 设置有两个, 两个线圈对称分布在旋转轴的两侧且两个线圈 相连接, 同吋两个 线圈的旋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中, 将线圈设置为两个可有效保证电枢两端 的感应磁场强度相同, 进而可降低谐波失真。

[0075] 动圈式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铁、 磁铁和铁芯。

[0076]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振动系统 200包括振膜以及驱动所述振膜的驱动装置。

[0077] 振膜为上文所述的振膜, 即本实施例中的振膜包括基础层 101, 在基础层 101表 面附着有强化层 102。 基础层 101是以聚醚酰亚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 醚醚酮、 聚苯硫醚、 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薄膜。 优选地, 基 础层 101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制成的薄膜 , 即优选 PET (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 薄膜作为振膜的基材。

[0078] 强化层 102是由石墨烯、 石墨粉和胶水均匀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经干燥 固化形 成的强化层。

[0079] 在所述强化层 102中, 胶水用于分散石墨烯; 在本发明中, 只要是用于分散石 墨烯的胶水都适用本发明, 并不对胶水进行限制, 胶水可以是聚氨酯、 氟乙烯 、 聚丙烯酸酯乳液、 醋酸乙烯酯、 乙烯-醋酸乙烯酯中的任意一种。

[0080] 本发明公幵的电声换能器中, 驱动装置优选为音圈, 且音圈设置在振膜的下方 。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石墨烯材料, 可利用石墨烯材料的优良导热性能, 将 音圈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出去, 防止音圈处的热量聚集而导致音圈损坏, 提高 了电声换能器的散热效果, 进而延长了电声换能器的使用寿命; 并且采用石墨 烯制作音圈, 充分利用了石墨烯材料导电性好的特点, 不仅提高了音圈的强度 , 还进一步减小了换能器的能耗。 同吋由于本发明的振膜, 其粘附性高, 且可 降低谐振频率、 增加高频声压、 完善高低频特性。 因此, 使用该振膜的电声换 能器谐振频率 f。低, 高频声压高, 高低频性能更好。

[0081] 可以理解地, 本发明中的电声换能器可以为受话器、 扬声器等。

[0082]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 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此实施, 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跟 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 范围。

[0083] 应当理解的是,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 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