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NOVEL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DEVIC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10118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device, comprising three parts, i.e. a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circuit module (1.0), a high-frequency alternating-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1.1) and a transmission coil module (1.2), wherein the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circuit module (1.0) is installed in an energy conversion part shell (1.4), the transmission coil module (1.2) is installed in an energy transmission part shell (1.5), and the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circuit module (1.0)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transmission coil module (1.2) via the high-frequency alternating-current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1.1), so that the energy of the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circuit module (1.0) is transmitted to the transmission coil module (1.2) at a very high frequency. The wireless charging transmission device can reduce the heat amount in a wireless charging region and nearby regions significantly and make a wireless charger small in size and extremely thin.

Inventors:
XING YITAO (CN)
CHEN SHOUGUA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94490
Publication Date:
July 09, 2015
Filing Date:
December 22,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XING YITAO (CN)
CHEN SHOUGUAN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2J17/00
Foreign References:
CN102124604A2011-07-13
CN103715781A2014-04-09
CN201600948U2010-10-06
CN103219781A2013-07-24
CN1835338A2006-09-20
US20120248889A12012-10-04
KR20100094197A2010-08-26
CN200510030239A2005-09-29
CN201110020352A2011-01-18
CN201220552440U2012-10-25
CN201220725129U2012-12-25
CN201320440252U2013-07-23
Other References: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 3093953A4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高频交流 输电线和发射线圈模块三部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安装在能量转换部分外壳内, 所述发 射线圈模块安装在能量发射部分外壳内, 所述能量转换部分外壳 与能量发射部分外壳为两个独立的不相连接的外壳;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与发射线圈模块通过所述高频交流输 电线进行电连接, 从而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将高频交流能 量传递给发射线圈模块进行发射, 实现无线能量的传输;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能够将外界输入的能量转换为用于无 线充电的高频交流能量, 并且具有两个或以上的无线能量输出端

, 用于输出高频交流能量;

所述高频交流输电线能够传递用于无线充电的高频交流电能量, 其长度是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的长度的 2倍或以上, 并且采 用适合高频交流能量的材料以及组成结构; 所述发射线圈模块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子模块, 因此有两个 或以上的线圈接线端, 用于输入高频交流电能量, 并且向外发射 以实现无线能量输出。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所述高频交流输电线内部 具有一路或多路正向与相同路数反向的多股漆包线;

所述一路或多路正向多股漆包线的每一路旁边, 紧挨着一路反向 的多股漆包线, 这两路紧挨在一起的多股漆包线为一组, 每组内 的两路多股漆包线为平行或者并行结构关系;

所述漆包线中的某一路正向多股漆包线的一端与上述无线充电发 射电路模块的无线能量输出端的某一端焊接在一起, 与这一路正 向多股漆包线为同组关系的反向多股漆包线的一端与上述无线充 电发射电路模块的无线能量输出端的对应的另一端焊接在一起; 所述这一路正向多股漆包线的另一端都与上述发射线圈模块的某 个线圈的其中一个弓 I线端焊接在一起, 与这一路正向多股漆包线 为同组关系的反向多股漆包线的另一端都与上述发射线圈模块的 这一个线圈的另一个引线端焊接在一起。

[权利要求 3] 在此处键入权禾 I 1J要求项 3。

[权利要求 4] 在此处键入权禾 1J要求项 4。

[权利要求 5] 在此处键入权禾 1J要求项 5。

[权利要求 6] 在此处键入权禾 'J要求项 6。

[权利要求 7] 在此处键入权禾 1J要求项 7。

[权利要求 8] 在此处键入权禾 1J要求项 8。

[权利要求 9] 在此处键入权禾 1J要求项 9。

[权利要求 10] 在此处键入权禾 1J要求项 10。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尤其涉及无线充电中传导高频交流电能量 的高频交流输电线, 以及无线充电装置的模块空间分配。

背景技术

[0002] 无线充电器的技术实现, 一般采用直流转交流, 让交流电驱动发射线圈传递交 变电磁能给接收线圈, 然后再将感应到的交流电转直流给接收设备供 电, 如申 请号为 CN200510030239和 CN201110020352的专利文献所展示。

[0003] 在无线充电发射器产品的具体实现上, 一般分为直流电源模块、 直流电源输电 线、 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发射线圈模块四个部分, 其中所述直流电源模块 一般为适配器、 大容量电池, 所述直流电源输电线为只适合传导功率直流电 与 低频信号交流电的常规电线, 比如 USB线。 而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与所述 发射线圈模块两个部分一般会安装在同一个外 壳内, 或者个极少情况下是安装 在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的但是紧密机械连接在 一起的一组外壳内, 这样便于生 产与安装, 符合现有无线充电发射器的架构设计需求, 具有实际操作性。 如 CN2 01220552440所揭示的就是现有绝大多数无线充电 射器产品的实现方式。 还有 某些无线充电发射器产品将直流电源模块与无 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发射线圈 模块组装在一个外壳内, 没有采用直流电源输电线, 如 CN201220725129所揭示

[0004] 由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在直流转交流 过程中, 效率往往低于 90%, 因 此会造成一定的功率损失以及不少的热量, 一般不小于 1W, 相当于 2个小灯泡的 热量。 这在实际使用无线充电的过程中, 外壳会向无线充电接收设备传递大量 的热量, 造成接收设备温度比用导线直接充电吋候的温 度高很多, 影响产品的 寿命以及降低产品的可靠性, 同吋导致许多潜在的用户不敢使用无线充电器 , 担心会造成危险比如接收设备过热爆炸。

[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现阶段的无线充电发射器产品在设计吋, 必须考虑所述热 量的传递、 散发, 以尽量传递到接收设备的热量, 首先增加了外壳设计的费用 以及制作过程中的物料成本。 因此根据热力学的原理, 现有无线充电发射器产 品无法同吋实现小尺寸、 超薄厚度和极低的发热温度。 因此现有的无线充电发 射器的厚度不能低于 5mm, 外壳内部容积不小于 32000mm3 (比烟盒大) , 而同 吋在进行无线充电吋候接收设备的温升高于 25°C (最高可以有 40摄氏度以上) , 也导致许多无线充电发射器产品采用"增加散 孔、 大面积使用散热硅胶、 在外 壳表面设计凹凸增加空气散热"等技术, 不仅效果不理想、 增加成本, 而且影响 了产品美观, 以及最为关键的是非常占用空间, 影响用户的日常使用。

[0006] 比如无线充电器放在饭桌上、 茶几上、 书桌上进行使用, 是此类产品推出者最 希望用户做的, 这样能够让用户随吋随地进行充电, 同吋增加自己的收益, 促 进社会生活进步。 但是实际中, 由于现有无线充电器产品厚度、 尺寸的原因, 而且无线充电发射器产品必须放置在用户手臂 活动范围内, 因此用户在日常生 活中很容易不小心"推动、 压到、 打翻"无线充电器, 不仅阻碍用户而且容易损坏 ; 同吋无线充电器还会影响其他日常生活, 比如"占据太多位置, 导致没有进行 无线充电吋候没有地方放茶杯, 或者挡着橡皮擦"这类事情。 因此解决无线充电 器的尺寸和厚度, 才能让无线充电器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 采用当前的技术是根本做不到的。

[0007] 比如让家具厂在各种桌子上加入无线充电发射 器产品, 如果采用现有的无线充 电发射器技术实现, 必须在桌面上挖很大的空腔, 将无线充电器埋进去, 如 CN2 01320440252所揭示, 同吋采用比较贵的技术进行安装和装饰, 使得一个加入无 线充电发射器功能的桌子成本是普通桌子的好 几倍, 根本不具有市场推广价值 , 更何况还有好多领域根本无法挖空腔。 而且暂吋还没有看到更合适的方案能 够让无线充电器的厚度或尺寸能够被忽略。 因此, 采用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器 不具有大范围的推广性, 因此也就不具有社会进步的意义。

[0008] 实际和潜在的销售量决定了生产成本与售价, 当前情况根本无法大规模推广无 线充电器产品, 只能在极小范围内被爱好者接受, 这也是现有无线充电器产品 比传统有线充电器零售价高出十倍甚至数十倍 , 无法快速广泛推广的核心原因 技术问题

[0009] 无线充电器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无线充电发射电 路模块、 无线充电线圈模块两个 部分。 如果将所述两部分在同一个外壳内放置, 就会占据很大的体积和厚度; 而且在工作过程中, 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无线充电线圈模块两个部分都会 产生大量热量, 尤其是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由于包含 DC/AC等功率电路, 产 生的热量是十分集中的, 而所述产生的热量都将集中在同一个外壳内, 并且会 直接传递给紧贴的无线充电接收设备从而让用 户感觉到很高的温度升高。

[0010] 由于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必然会产生大量的 热量, 因为只有让其不接触外壳

, 尤其是上表面外壳, 才能让用户感觉到的温度有所降低。 这导致传统的无线 充电器只能是厚尺寸、 高热量的, 进而导致一系列用户使用中的不便与心理担 忧。

[0011] 而参考常见的茶杯垫与插线充电器,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无线充电器需要有效 降低厚度和充电吋候的温度, 才能提高无线充电的使用方便性和使用舒适性 。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12]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是将无线充电器的厚度降低到与茶杯 垫接近甚至更薄, 以便于任意环境下的使用, 同吋将充电吋候的温度降低到接 近插线充电器的效果, 以提升用户的心理安全感与使用舒适度。

[0013]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 首先需要对无线充电器产品进行热学分析, 计算出无线充 电器中各个模块产生的热量。 经过计算机仿真, 发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产 生的热量大约占了 70%到 80%, 并且电路板的发热区域集中在直流转交流的大 功 率区域。

[0014] 因此, 首先必须将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设计成远离 无线充电的区域, 也就是 远离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模块。 从而大幅度降低充电区域的总发热量。

[0015]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加入一段很长的高频交 流输电线, 连接上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与上述发射线 圈模块, 将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 块与发射线圈模块在空间上远距离分离, 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与发射线 圈模块可以安装在两个外壳内, 而且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可以放置在远离用 户日常接触的地方, 这样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产生的热量就不会 传递给接收 设备了。

[0016] 需要根据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转换出来的高 频交流大功率能量, 设计一种能 够传递这种能量的导线。 由于功率大, 因此导线截面积必须大, 否则自身电阻 也会很大, 限制了传递的功率; 并且交流的频率非常高, 因此必须考虑导体的 趋附效应, 因此导线的粗细要小于一定的数值。

[0017] 两者综合后, 得出的可实施导线有两类, 一种是多股漆包线, 且每根漆包线直 径小于或等于工作频率的趋肤深度的一倍, 另一种就是绝缘金属扁平窄带, 且 绝缘金属扁平窄带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工作频率 的趋肤深度的一倍。

[0018] 如此实现的导线, 就能够传递高频交流大功率能量, 作为高频交流输电线, 将 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转换出来的高频交流大 功率能量传递给发射线圈模块进 行使用了。

[0019] 本发明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0020]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包括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高频交流输电线和发射 线圈模块三部分, 其特征在于

[0021]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安装在能量转换部 分外壳内, 所述发射线圈模块安 装在能量发射部分外壳内, 所述能量转换部分外壳与能量发射部分外壳为 两个 独立的不相连接的外壳;

[0022]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与发射线圈模块通 过所述高频交流输电线进行电连 接, 从而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将高频交流能 量传递给发射线圈模块进行 发射, 实现无线能量的传输;

[0023]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能够将外界输入的 能量转换为用于无线充电的高频 交流能量, 并且具有两个或以上的无线能量输出端, 用于输出高频交流能量; [0024] 所述高频交流输电线能够传递用于无线充电的 高频交流电能量, 其长度是所述 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的长度的 2倍或以上, 并且采用适合高频交流能量的材料 以及组成结构;

[0025] 所述发射线圈模块具有一个或多个发射线圈子 模块, 因此有两个或以上的线圈 接线端, 用于输入高频交流电能量, 并且向外发射以实现无线能量输出。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新型无线充电器在充电吋 温度升高远低于传统无线充电器 , 与插线充电器基本一致。 而且可以在产品的结构与外壳设计上大幅度简 化, 轻松实现非常薄的厚度、 非常小的尺寸, 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出不会影响用户日 常生活的无线充电器产品, 真正为用户提供方便, 促进社会发展, 因此是真正 具有实际推广意义的无线充电器, 这样就会产生数亿规模的无线充电器销售量

[0027] 在实际的产品中, 新型的无线充电发射器的无线充电区域可以实 现小于 2mm的 厚度, 这比硬币还要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被碰到, 也不会让用户担心 自己的手机等设备滑落导致划伤; 同吋还可以实现大约 50mm的最小长宽, 以及 各种需要的表面, 这样家具厂等生产厂家很容易将其通过粘贴的 方式固定在的 现有产品上, 从而用极低的成本推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新 型产品。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28] 附图 1是本发明模块分部与连接关系的说明附图。

[0029] 附图 2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一种实 例示意图。

[0030] 附图 3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二种实 例示意图。

[0031] 附图 4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三种实 例示意图。

[0032] 附图 5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四种实 例示意图。

[0033] 附图 6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五种实 例示意图。

[0034] 附图 7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六种实 例示意图。

[0035] 附图 8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一种解决 EMI/EMC问题的实施例示意 图。

[0036] 附图 9是本发明涉及的高频交流输电线的第六种实 例示意图。

[0037] 附图 10是本发明涉及的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的一 具有直接通过市电供电功 能的内部模块组成与连接关系的说明附图。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38] 如附图 1所示,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为将高频交流输电线 (1.1) 焊接在无线充电 发射电路模块 (1.0) 的无线能量输出端上, 然后再将高频交流输电线 (1.1) 的 另一端焊接在发射线圈模块 (1.2) 的引线端, 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 与发射线圈模块 (1.2) 的电连接, 以及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输 出的高频能量能够传递给发射线圈模块 (1.2) 实现无线能量的发射。 并且将无 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安装在能量转换部分外壳 (1.4) 内, 以及将发射线 圈模块 (1.2) 安装在能量发射部分外壳 (1.5) 内, 而能量转换部分外壳 (1.4) 与能量发射部分外壳 (1.5) 并非同一个外壳, 从而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工作吋候参数的热量原理用户日常接触的能量 发射部分外壳 (1.5) 。

[0039] 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3.0) 的实现方式, 包括正向与反向两路多股漆包 线 (3.1和 3.2) , 所述两路多股漆包线 (3.1和 3.2) 之间为同轴关系, 其中一路 多股漆包线 (3.1) 将另一路多股漆包线 (3.2) 包围起来, 两者间可以填充绝缘 层, 防止使用中两路多股漆包线的接触区域磨损造 成掉漆短路。 这种实现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十分复杂, 对生产加工工艺要求很高, 虽然理论上不会有电磁泄 漏问题, 抗干扰能力也很强, 但是如果加工不合格依然容易造成电磁泄漏与 抗 干扰较差的问题, 而且这种实现方式散热性比较差, 对铜材、 绝缘散热设计都 有很高要求。

[0040] 而且在多股漆包线 (9.1) 旁边加入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导线 (9.2和 9.3) , 实现 其他电信号的传递。 这种实现方式可以让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具有更 多的应用功 育 , 比如在发射线圈模块模块内加入指示灯、 温度传感器等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1] 如附图 1所示,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为将高频交流输电线 (1.1) 焊接在无线充电 发射电路模块 (1.0) 的无线能量输出端上, 然后再将高频交流输电线 (1.1) 的 另一端焊接在发射线圈模块 (1.2) 的引线端, 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 与发射线圈模块 (1.2) 的电连接, 以及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输 出的高频能量能够传递给发射线圈模块 (1.2) 实现无线能量的发射。 并且将无 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安装在能量转换部分外壳 (1.4) 内, 以及将发射线 圈模块 (1.2) 安装在能量发射部分外壳 (1.5) 内, 而能量转换部分外壳 (1.4) 与能量发射部分外壳 (1.5) 并非同一个外壳, 从而实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 工作吋候参数的热量原理用户日常接触的能量 发射部分外壳 (1.5) 。

[0042] 如附图 2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2.0) 的实现方式, 包括正 向与反向两路多股漆包线 (2.1和 2.2) , 所述两路多股漆包线 (2.1和 2.2) 之间 采用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并排结构。 这种实现方式在实际生产中最为简单, 但 是存在电磁泄漏与抗干扰较差的问题。

[0043] 如附图 3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3.0) 的实现方式, 包括正 向与反向两路多股漆包线 (3.1和 3.2) , 所述两路多股漆包线 (3.1和 3.2) 之间 为同轴关系, 其中一路多股漆包线 (3.1) 将另一路多股漆包线 (3.2) 包围起来 , 两者间可以填充绝缘层, 防止使用中两路多股漆包线的接触区域磨损造 成掉 漆短路。 这种实现方式在实际生产中十分复杂, 对生产加工工艺要求很高, 虽 然理论上不会有电磁泄漏问题, 抗干扰能力也很强, 但是如果加工不合格依然 容易造成电磁泄漏与抗干扰较差的问题, 而且这种实现方式散热性比较差, 对 铜材、 绝缘散热设计都有很高要求。

[0044] 如附图 4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4.0) 的实现方式, 包括正 向与反向两路绝缘金属扁平窄带 (4.1和 4.2) , 所述两路绝缘金属扁平窄带 (4.1 和 4.2) 之间可以采用宽面正对平行或接近平行的并行 结构 (如附图 4所示) , 也 可以采用宽面在同一水平面或者接近水平面的 并行结构。 这种实现方式在实际 生产中, 可以采用软薄膜电路板 (FPC或 FFC) 、 具有绝缘设计的双层金属箔切 割而制作, 加工难度最小, 可以根据功率需要采用不同宽度的规格, 而且几乎 不需要做二次加工就可以使用, 以及几乎不需要覆盖普通电线常用的外层绝缘 皮, 因此厚度也可以做得非常薄。 不过依然存在电磁泄漏与抗干扰较差的问题

[0045] 如附图 5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5.0) 实现方式, 包括正向 与反向两路多股漆包线 (5.1和 5.2) , 所述两路多股漆包线 (5.1和 5.2) 之间采 用双绞结构。 这种实现方式能够如同轴设计解决电磁泄漏与 抗干扰较差的问题 , 而且加工复杂度较低, 并且散热问题也有所改善。 但是最终实现的厚度是平 行方式的一倍, 导线材料也比其他方式多出不少。

[0046] 如附图 6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另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6.0) 的实现方式, 包括 正向多路多股漆包线 (6.1和 6.2) , 所述两路多股漆包线 (6.1和 6.2) 之间混杂 在一起。 这种实现方式能够很好解决电磁泄漏与抗干扰 较差的问题, 不过加工 复杂度非常高, 以及也存在散热问题, 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很难高效分离出每一 路的线头进行焊接。

[0047] 如附图 7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另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7.0) 的实现方式, 包括 正向多路多股漆包线 (7.1和 7.2) , 和相同路数的反向多股漆包线 (7.3和 7.4) , 每一路正向多股漆包线都单独与一路反向多股 漆包线相对应形成一组关系 (7. 1与 7 . 3 、 7.2与 7.4) , 每组之间具有平行、 同轴或双绞关系, 这样能够有效解决 高频交流输电线的厚度、 热量、 功率的问题, 比如如果确定了传输的功率, ¾ 么可以将原本的两路多股漆包线分为四路或更 多, 让每一路多股漆包线直径减 小, 散热面积增大。 或者如果采用绝缘金属扁平窄带作为传输材料 , 那么可以 采用多层宽面正对平行并且正向与反向间隔关 系的软薄膜电路板 (FPC或者 FFC ) 或具有绝缘设计的多层金属箔切割制作, 在保证厚度允许的情况下, 有效减 小电磁泄漏和抗干扰性差的问题。

[0048] 如附图 8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8.0) 的屏蔽方式, 采用在 高频交流输电线外层加上金属导电层 (8.1) , 再将金属导电层与所述无线充电 发射电路模块或无线充电线圈模块的屏蔽网络 实现电连接。 所述金属导电层也 可以在每一组或每一路多路漆包线或绝缘金属 扁平窄带外包覆, 进一步减少组 之间或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比如采用绝缘金属扁平窄带, 可以采用多层软薄膜 电路板 (FPC或者 FFC) 最外层以及中间某些层作为屏蔽层, 这样生产加工复杂 度较低。

[0049] 如附图 9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高频交流输电线 (9.0) 实现其他电信号传递 的方式, 采用在多股漆包线 (9.1) 旁边加入用于传递电信号的导线 (9.2和 9.3) , 实现其他电信号的传递。 这种实现方式可以让无线充电传输装置具有更 多的 应用功能, 比如在发射线圈模块模块内加入指示灯、 温度传感器等功能。

[0050] 如附图 10所示, 揭示了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0) 的实现方式 ,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模块 (10.0) 内包括市电转换子模块 (10.1) 和无线充 电高频交流能量产生子模块 (10.2) 两部分, 市电转换子模块 (10.1) 向无线充 电高频交流能量产生子模块 (10.2) 进行供电, 其中市电转换子模块 (10.1) 具 有将市电转换为无线充电高频交流能量产生子 模块 (10.2) 所需的特定的电能的 功能。 这种实现方式能够解决市面上多数民用适配器 功率不足, 会导致无线充 电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以及降低现在无线充电器产品必须配备一个适 配器供电 的不方便问题, 还可以降低整体的成本。

工业实用性

[0051] 本发明具有工业规模投产的能力。

序列表自由内容

[0052] 在此处键入序列表自由内容描述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