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NOVEL CASTER WHEEL WITH DOUBLE-ROW BEARINGS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173559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aster wheel with double-row bearings is provided. An elastic body (3) is bonded to an outer race (4) of the bearings. One edge of an inner race (7) protrudes, forming a protruding portion; one edge of the inner race (7) is recessed, forming a recessed portion; the cent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or a threaded hole. A locking screw locks and fastens the inner race. A head of the locking screw is located in the recessed portion of the inner race. Neither the inner race (7) nor the locking screw rotates. The outer race (4) is attached to the elastic body (3) by vulcanization. The outer race (4) of the bearing rotates, but the inner race (7) thereof does not. An outer surface of the outer race (4)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groove. A rolling body (5) rolls between the inner race (7) and the outer race (4). The caster wheel comprises a double row of rolling bodies dispos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bearings. Retaining frames (6) evenly separate the two groups of steel balls or rollers of the bearings. A dust cap (2) is disposed and fastened between the inner race (7) and the outer race (4) of the bearing. An outer end seal cap (1) is disposed in the recessed portion of the inner race (7), and is fitted with the outer race (4) of the bearing.

More Like This:
JP2005172039ROLLING BEARING
Inventors:
MA ZHUANLI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78415
Publication Date:
October 12, 2017
Filing Date:
April 05,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MA ZHUANLI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C13/02
Foreign References:
CN204327749U2015-05-13
CN101058252A2007-10-24
CN102278364A2011-12-14
CN102478051A2012-05-30
CN102345670A2012-02-08
CN101761552A2010-06-30
CN101994755A2011-03-30
US7661885B22010-02-16
Attorney, Agent or Firm:
GUANGZHOU HUAX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AGENCY CO., 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新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其特征在于: 包含内圈 (7) 、 外圈 (4

、 滚动体 (5) 、 弹性体 (3) 、 保持架 (6) 、 防尘盖 (2) 和外端密 封盖 (1) ; 所述内圈, 外圈, 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轴承; 其中, 滚 动体 (5) 为钢球或滚子; 所述保持架为两个, 防尘盖为两个, 内圈 为一个, 外圈为一个; 所述弹性体 (3) 与轴承外圈 (4) 粘接; 所述内圈 (7) 的一边凸出, 形成凸出部; 一边凹进去, 形成凹陷部 , 中心设有通孔或者直接是螺牙, 锁紧螺丝将内圈 (7) 锁死固定, 锁紧螺丝头沉入所述内圈的凹陷部; 内圈与锁紧螺丝一起不旋转; 所述外圈 (4) 与弹性体 (3) 硫化粘接; 轴承外圈旋转内圈不转动; 外圈外表面加工至少一条凹槽;

所述滚动体 (5) 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 包含双排滚动体, 并分布 在轴承两端位置;

所述保持架 (6) 把轴承中的两组钢球或滚子均匀地相互间隔幵来; 所述防尘盖 (2) 放置于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紧扣; 所述外端密封盖 (1) 放置于内圈的凹陷部位置, 与轴承外圈紧配安 装。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 性体 (3) 的外表面为圆形或有齿型或斜齿型。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一种新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子, 具体涉及一种包覆有弹性体的传输轮, 传送轮或者 输送胶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面上的输送胶轮多为由金属芯,塑料芯 接弹性体材料, 然后再装备轴 承。 用卡簧或者直接冲压方式锁死轴承。 在老式的加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将金属 芯或者塑料芯进行表面粗糙处理, 然后再进行硫化包胶, 然后再对表面毛边处 理, 然后再装上轴承, 然后再装上卡簧或者将轴承外圈与金属或者塑 料内圈的 凸起位冲压卡死;

[0003] 在老式的加工中存在的缺陷: 在弹性体硫化加工过程中由于金属芯 (未热处理 ) 和塑料芯在加温过程中受热容易变形, 强度不够。 使得弹性体材料可以在变 形位置流动, 使得产品外观不良, 需要进行 2次磨床加工。 在输送轮装备轴承和 锁死轴承的过程中由于冲床或者液压冲床多次 加工使得增加产品成本降低合格 率。 并且由于老式输送轮的轴承和金属芯或者塑料 芯装备在一起吋候, 需要考 虑配合装备尺寸, 使得轴承有型号和大小的局限性 (尤其在小于 80mm外径的输 送轮) , 使用过小的轴承使其承受负荷过大, 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 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一种新 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其安装简单, 寿命长, 生产效率高, 成本低。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 一种新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包含内圈、 外圈、 滚动体、 弹性体、 保持架、 防尘盖和外端密封盖; 所述内圈 , 外圈, 滚动体和保持架组成轴承; 其中, 滚动体为钢球或滚子; 所述保持架 为两个, 防尘盖为两个, 内圈为一个, 外圈为一个; 所述弹性体与轴承外圈粘 接;

[0006] 所述内圈的一边凸出, 形成凸出部; 一边凹进去, 形成凹陷部, 中心设有通孔 或者直接是螺牙, 锁紧螺丝将内圈锁死固定, 锁紧螺丝头沉入所述内圈的凹陷 部; 内圈与锁紧螺丝一起不旋转;

[0007] 所述外圈与弹性体硫化粘接; 轴承外圈旋转内圈不转动; 外圈外表面加工至少 一条凹槽;

[0008] 所述滚动体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 包含双排滚动体, 并分布在轴承两端位置

[0009] 所述保持架把轴承中的两组钢球或滚子均匀地 相互间隔幵来;

[0010] 所述防尘盖放置于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紧扣;

[0011] 所述外端密封盖放置于内圈的凹陷部位置, 与轴承外圈紧配安装。

[0012] 进一步的是: 所述弹性体的外表面为圆形或有齿型或斜齿型 。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4] 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单, 承载负荷大, 外圆跳动小, 寿命长, 生产加工简单 , 可以提升生产效率, 外观美丽的优点;

[0015] 本实用新型在生产过程中只需把轴承和弹性体 通过硫化粘接就可以了, 避免的 后续的加工, 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轴承内圈外圈工艺热处理, 从而提 高接触疲劳强度和抗压强度和抗蚀能力, 因为在定制生产轴承过程中内圈凸起 使其后续安装一步到位, 减少零配件安装简单, 因为轴承直接接触弹性体, 使 其设计尺寸范围加大, 可以增大减少外圈内圈滚动体尺寸, 从而增加载重负荷 , 双排的滚动体使得产品不易摆动, 晃动, 偏重, 减少跳动。 产品质量大幅提 升。 外端密封盖可盖住轴承部分, 使得整体外观更加漂亮;

[0016] 以往的传输轮由外圈和弹性体粘接然后在安装 轴承, 锁紧轴承的做法由于生产 工艺复杂, 工序多。 废品率高。 单个轴承承载负荷小, 摆动大, 使得传输轮寿 命短。 而且在后续的使用中要另外添加间隔套, 使其轴承内圈接触间隔套将其 间隔, 轴承外圈旋转内圈不转动。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7] 图 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分解结 示意图;

[0018] 图 2为图 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说明:

[0020] 1-外端密封盖, 2-防尘盖, 3-弹性体, 4-外圈, 5-滚动体, 6-保持架, 7-内圈。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 施方式:

[0022] 图 1和图 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 新型双排轴承传输轮, 包含内圈 7、 外圈 4、 滚动体 5、 弹性体 3、 保持架 6、 防尘 盖 2和外端密封盖 1 ; 其中, 滚动体 5为钢球或滚子, 所示钢球或滚子按照最大承 受负荷数; 所述保持架为两个, 防尘盖为两个, 内圈为一个, 外圈为一个; 本 实用新型的轴承制造要降低它的游隙使得它减 少跳动;

[0023] 具体的:

[0024] 所述弹性体 3的外表面可以是圆形, 有齿型和斜齿型; 它与轴承外圈 4粘接; [0025] 所述内圈 7的一边凸出, 一边凹进去, 有通孔, 内圈与内锁紧螺丝一起不旋转

, 凹进去的位置可以将锁紧螺丝头沉进去, 凸出的内圈接触在安装孔使得可以 将其间隔, 使得传输轮自由旋转;

[0026] 所述外圈 4与弹性体 3硫化粘接, 轴承外圈起支撑滚动体作用; 轴承外圈旋转内 圈不转动, 仅起支撑作用, 外圈外表面加工一条以上凹槽, 使得粘接更加牢固

[0027] 所述滚动体 5是承受负荷的零件, 它在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 由双排滚动体分 布在轴承两端位置, 在轴承制造过程中降低它的游隙使得它减少跳 动, 按照轴 承的最大承载能力装配滚动体, 使得它有承载符负荷大, 外圆跳动小, 寿命长 的优点。

[0028] 所述保持架 6把轴承中的两组钢球或滚子均匀地相互间隔 来, 使每个钢球或 滚子在滚道间正常地滚动运转。 [0029] 所述防尘盖 2起防尘作用; 放置于轴承内圈与外圈之间紧扣。

[0030] 所述外端密封盖 1放置于内圈的凹进去位置, 与轴承外圈紧配安装进去; 外端 密封盖可以按照传输轮颜色形状进行 LOGO定制, 起美化外观和宣传作用。

[0031]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 详细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 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0032]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 其他改变和改型。 应当理解, 本 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