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RELAY ARC BAFFLE STRUCTURE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7/185523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relay arc baffle structure,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plate (1), a metal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clamp (2) forming an enclosing structure, and a yoke plate (3), the upper side of the yoke plate (3) being provided with a lower positioning plate (4) made of an insulating material, the insulating plate (1), the metal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clamp (2), the lower positioning plate (4), and the yoke plate (3) being fixed and forming a chamber for accommodating a dynamic contact point and a static contact point (7), the upper end of the metal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clamp (2) abutting the insulating plate (1), the lower end of the metal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clamp (2) abutting the lower positioning plate (4), the static contact point being fixed to the insulating plate (1) by means of a lead-out terminal (6), an upwardly extending lower positioning block being formed on the lower positioning plate (4), the metal magnetically conductive clamp (2) being sleeved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lower positioning block, two steel magnets (8) and at least two arc baffle plates (9) made of insulating material being arranged inside the chamber, the two steel magnets (8) being arranged opposite to one another, the arc baffle plates (9) being positioned in the direction of an arc blowout action of the steel magnets (8), and the steel magnets (8) and the arc baffle plates (9) all being fixed onto the lower positioning plate (4).

Inventors:
GUO XIAOBIN (CN)
HUANG HAIYAN (CN)
LI YUANFENG (CN)
DU DEJIN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89166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02, 2017
Filing Date:
July 07,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ZHEJIANG INNUOVO NEW ENERGY TECH CO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H50/38; H01H9/44
Foreign References:
CN105719911A2016-06-29
CN205723352U2016-11-23
CN203055837U2013-07-10
CN201918339U2011-08-03
JP2011204476A2011-10-13
Attorney, Agent or Firm:
HANGZHOU SIKERUI PATENT OFFICE CO.,LTD.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板、 呈围合结构 的金属导磁夹和轭铁板, 所述轭铁板上侧设有绝缘材质制成的下定位 板, 所述绝缘板、 金属导磁夹、 下定位板和轭铁板四者固定并形成有 容纳动触点和静触点的腔室, 所述金属导磁夹上端与绝缘板相抵, 所 述金属导磁夹下端与下定位板相抵, 所述静触点通过引出端与绝缘板 相固定, 所述下定位板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块, 所述金属导磁夹 套设在所述下定位块外围, 所述腔室内设有两个磁钢和至少两个绝缘 材质制成的挡弧片, 两个磁钢相对设置, 所述挡弧片位于所述磁钢吹 弧作用方向上, 所述磁钢和挡弧片均固定在所述下定位板上。

[权利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定位板向上延伸有下挡弧片前定位块、 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挡弧片左 定位块和挡弧片右定位块, 所述挡弧片下端被固定在下挡弧片前定位 块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之间, 且所述挡弧片左侧与所述挡弧片左定位 块相抵, 所述挡弧片右侧与所述挡弧片右定位块相抵。

[权利要求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定位板向上延伸形成有下磁钢放置块、 磁钢左定位块和磁钢右定位块 , 所述磁钢位于所述下磁钢放置块上侧, 所述磁钢左侧与磁钢左定位 块相抵, 所述磁钢右侧与磁钢右定位块相抵, 所述磁钢与金属导磁夹 相抵, 所述下定位块包括所述下磁钢放置块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权利要求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机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 缘板下侧固定有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上定位板, 所述上定位板形成有可 供引出端通过的贯穿槽, 所述上定位板向下延伸有上挡弧片前定位块 、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上磁钢放置块, 所述挡弧片上端固定在挡弧片 前定位块、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之间, 所述磁钢上端与上磁钢放置块相 抵, 所述金属导磁夹套设在所述上挡弧片后定位块和上磁钢放置块外

[权利要求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 J! 室内设有两个挡弧片, 两个挡弧片位于所述腔室相对两侧的外周上, 且两个挡弧片相对位于所述两个磁钢之间以使每个磁钢的相对两端均 设有一个挡弧片, 所述磁钢内端面的延长线与两个挡弧片相交。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腔 室内设有四个挡弧片, 四个挡弧片两两相对设置在所述腔室的四周上 并形成围合结构, 四个挡弧片之中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挡弧片位于所述 磁钢的内侧, 且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挡弧片相对位于所述两个磁钢之 间, 所述磁钢内侧与挡弧片相抵, 所述磁钢外侧与金属导磁夹相抵, 位于磁钢内侧的挡弧片的下挡弧片后定位块即为磁钢放置块。

根据权利要求 5或 6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 挡弧片由陶瓷材质制成, 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均由绝缘塑料制成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磁 钢下端形成有磁钢定位缺口, 所述下磁钢支撑块形成有与所述磁钢定 位缺口相适应的磁钢定位凸起。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轭 铁板和绝缘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将上定位板、 金属导磁夹、 下定位 板限定在轭铁板和绝缘板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 缘板形成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 所述轭铁板形成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 的若干个第二固定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 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固定 孔后与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 或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 固定孔后与螺栓用螺母相配, 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均形成有可供 螺栓通过的让位缺口或让位孔。

Description:
说明书 发明名称: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 断幵吋会产生电弧, 由于直流没有过 零点, 所以人们在高压直流继电器内设置磁钢以将电 弧吹向动、 静触点外侧框 架上来断弧, 但现有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采用塑料或陶瓷 材质的框架, 电弧 会使塑料材质的框架软化, 对静触点的支撑强度不够, 会造成静触点偏移下降 , 使得动、 静触点接触不良, 同样会对高压直流继电器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 而陶瓷材质的框架需要与轭铁板固定, 结构、 工艺复杂、 次品率较高, 使得造 价较高、 可靠性较低。 或者采用金属框架搭配陶瓷材质制成的绝缘板 对静触点 进行支撑, 但电弧容易打到金属框架上, 会造成弧短路, 从而会发生继电器烧 毁、 爆炸的事故。

[0003] 申请号为 2014102361324的发明专利公幵了一种继电器, 通过挡弧结构避免电 弧对塑料框架造成的不良影响, 但该继电器通过塑料框架对静触点组件 (引出 端和静触点) 进行支撑, 长吋间使用后, 塑料框架受温度影响会软化, 塑料框 架对静触点组件支撑的强度会降低, 会使得静触点下降或偏移, 导致动、 静触 点接触不良, 使得继电器无法再使用, 会缩短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灭弧机构的 陶瓷片和磁钢是固定在塑料框架上的, 塑料框架的结构更为复杂, 使整个继电 器的生产和装配更加麻烦。 且采用塑料框架对静触点组件支撑, 为保证塑料框 架的支撑强度, 需做大塑料框架的体积, 使整个继电器的体积变大、 成本较高 , 不具有可行性。

技术问题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较低、 支撑强度好、 可避免因弧短路所造成烧毁 、 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可延长使用寿命的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术解决方案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金属导磁夹进行静触 点组件的支撑, 不会发生塑料框架软化导致静触点下降或偏离 , 对静触点的支 撑强度更高, 可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且金属导磁夹搭配绝缘板比陶瓷框架 (陶瓷腔体) 制造所要求的工艺要求更低、 更易生产且成品率较高, 可降低生 产成本; 为避免电弧打到金属导磁夹上, 本发明设置了磁钢和挡弧片, 使电弧 打到挡弧片上, 避免电弧打到金属导磁夹上造成弧短路, 以避免弧短路所造成 的继电器烧毁、 爆炸事故的产生。 其中, 下定位板用于对金属导磁夹水平方向 的限位, 并用于磁钢和挡弧片的固定。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下定位板向上延伸有下挡弧片前定位块、 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挡弧片左定位块和挡弧片右定位块, 所述挡弧片下端被固定在下挡弧片前定位 块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之间, 且所述挡弧片左侧与所述挡弧片左定位块相抵 , 所述挡弧片右侧与所述挡弧片右定位块相抵。 本发明的挡弧片通过卡合或者嵌 入的方式与下定位板固定, 使得整个装置装配更加简单。 其中, 下挡弧片前定 位块、 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挡弧片左定位块和挡弧片右定位块均可由多个 单体 构成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下定位板向上延伸形成有下磁钢放置块、 磁钢左定位块和磁钢 右定位块, 所述磁钢位于所述下磁钢放置块上侧, 所述磁钢左侧与磁钢左定位 块相抵, 所述磁钢右侧与磁钢右定位块相抵, 所述磁钢与金属导磁夹相抵, 所 述下定位块包括所述下磁钢放置块和下挡弧片 后定位块。 下磁钢放置块的设置 可降低磁钢的高度, 降低磁钢的生产成本; 金属导磁夹使套是设在下磁钢放置 块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外的, 不需要额外设置下定位块, 可降低生产成本。 其 中, 下磁钢放置块、 磁钢左定位块和磁钢右定位块均可由多个单体 构成。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绝缘板下侧固定有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上定 位板, 所述上定位板 形成有可供引出端通过的贯穿槽, 所述上定位板向下延伸有上挡弧片前定位块 、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上磁钢放置块, 所述挡弧片上端固定在挡弧片前定位块 、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之间, 所述磁钢上端与上磁钢放置块相抵, 所述金属导磁 夹套设在所述上挡弧片后定位块和上磁钢放置 块外侧。 上定位块的设置可对磁 钢的上端进行限位固定、 可对挡弧片的上端进行限位固定、 可对金属导磁夹的 上端的进行限位固定, 使磁钢、 挡弧片和金属导磁夹的固定更为稳定。 其中, 上挡弧片前定位块、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上磁钢放置块均可由多个单体构成。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腔室内设有两个挡弧片, 两个挡弧片位于所述腔室相对两侧的 外周上, 且两个挡弧片相对位于所述两个磁钢之间以使 每个磁钢的相对两端均 设有一个挡弧片, 所述磁钢内端面的延长线与两个挡弧片相交。 可在腔室的前 后侧各设置一个磁钢, 在腔室的左右侧各设置一个挡弧片; 可在腔室的左右侧 各设置一个磁钢, 在腔室的前后侧个设置一个挡弧片。 磁钢内端面的延长线与 两个挡弧片相交, 可使两个磁钢内端面的延长线和两个挡弧片形 成有一个围合 结构, 使挡弧片能完全挡弧磁钢的吹弧。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腔室内设有四个挡弧片, 四个挡弧片两两相对设置在所述腔室 的四周上并形成围合结构, 四个挡弧片之中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挡弧片位于 所述 磁钢的内侧, 且另外两个相对设置的挡弧片相对位于所述两 个磁钢之间, 所述 磁钢内侧与挡弧片相抵, 所述磁钢外侧与金属导磁夹相抵, 位于磁钢内侧的挡 弧片的下挡弧片后定位块即为磁钢放置块。 四个挡弧片两两相对设置形成有围 合结构, 可避免电弧从腔室的角落处打到金属导磁夹上 ; 挡弧片没有折弯结构 , 在挡弧片由陶瓷材质制成的情况下, 更容易制得, 且成本更低。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挡弧片由陶瓷材质制成, 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均由绝缘塑 料制成。 陶瓷材质的挡弧片较塑料材质的挡弧片温度更 低, 挡弧效果更好, 且 不会受温度影响软化变形; 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均由绝缘塑料制成可使上 定位 板、 下定位板的制造更为简单。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磁钢下端形成有磁钢定位缺口, 所述下磁钢支撑块形成有与所 述磁钢定位缺口相适应的磁钢定位凸起。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轭铁板和绝缘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从而将上 定位板、 金属导磁夹 、 下定位板限定在轭铁板和绝缘板之间。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绝缘板形成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孔, 所述轭铁板形成有与第一固 定孔对应的若干个第二固定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 所述螺栓穿过第一固定 孔后与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 或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后 与螺栓用螺母相配, 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均形成有可供螺栓通 过的让位缺 口或让位孔。 本发明是通过紧固件实现绝缘板、 金属导磁夹和轭铁板的固定的 , 不需要进行绝缘板 (陶瓷材质制成的绝缘板) 与金属导磁夹的钎焊, 不需要 进行陶瓷框架与轭铁板的钎焊, 使得本发明的成本进一步的降低。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有益效果

[0015] 本发明具有种造价较低、 支撑强度好、 可避免因弧短路所造成烧毁、 爆炸等危 险事故的发生、 可延长使用寿命的优点。

对附图的简要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图 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4为本发明的的上定位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的下定位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2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 图 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2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4] 图 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2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0025] 图 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2的下定位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实施该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 1

[0027] 由图 1、 图 2、 图 3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包括陶瓷材 料制成的绝缘板 1、 呈围合结构的金属导磁夹 2和轭铁板 3, 轭铁板 3上侧设有绝 缘塑料材质制成的下定位板 4, 绝缘板下侧设有绝缘塑料材质制成的上定位板 5 , 绝缘板 1、 上定位板 5、 金属导磁夹 2、 下定位板 4和轭铁板 3五者通过紧固件固 定并形成有容纳动触点和静触点 7的腔室, 金属导磁夹 2上端与上定位板 5相抵, 金属导磁夹 2下端与下定位板 4相抵, 静触点 7通过引出端 6与绝缘板 1相固定。 下 定位板 4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块, 金属导磁夹 2套设在下定位块外围, 腔室 内设有两个磁钢 8和两个陶瓷材质制成的挡弧片 9, 两个磁钢 8相对设置且分别位 于腔室的前后两侧其中一侧, 挡弧片 9位于磁钢 8吹弧作用方向上, 磁钢 8和挡弧 片 9均固定在下定位板 4上。

[0028] 由图 2、 图 3、 图 5所示, 下定位板 4向上延伸有下挡弧片前定位块 10、 下挡弧片 后定位块 11、 挡弧片左定位块 12和挡弧片右定位块 13, 挡弧片 9下端被固定在下 挡弧片前定位块 10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之间, 且挡弧片 9左侧与挡弧片左定位 块 12相抵, 挡弧片 9右侧与挡弧片右定位块 13相抵。

[0029] 下定位板 4向上延伸形成有下磁钢放置块 14、 磁钢左定位块 15和磁钢右定位块 1 6, 磁钢 8位于下磁钢放置块 14上侧, 磁钢 8左侧与磁钢左定位块 15相抵, 磁钢 8 右侧与磁钢右定位块 16相抵, 磁钢 8外壁与金属导磁夹 2相抵, 下定位块包括下 磁钢放置块 14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 磁钢放置块 14内壁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 1内壁均形成有倒角结构。 与每个挡弧片搭配的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均由两个下 挡弧片后定位块单体构成, 与每个挡弧片搭配的下磁钢放置块 14均由两个下磁 钢放置块单体构成。

[0030] 由图 6所示, 上定位板 5形成有可供引出端和静触点 7通过的贯穿槽 20, 上定位 板 5向下延伸有上挡弧片前定位块 21、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22、 上磁钢放置块 23, 挡弧片 9上端固定在挡弧片前定位块 21、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22之间, 磁钢 8上端 与上磁钢放置块 23相抵, 上磁钢放置块 23内侧设有磁钢限位块 24, 且磁钢限位 块与上磁钢放置块 23相抵, 金属导磁夹 2套设在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22和上磁钢放 置块 23外侧。

[0031] 由图 2、 图 6所示, 两个挡弧片 9分别位于腔室左右侧的外周上, 且两个挡弧片 9 相对位于两个磁钢 9之间以使每个磁钢 8的相对两端均设有一个挡弧片 9, 每个磁 钢 9的内端面的延长线均与两个挡弧片 9相交。

[0032] 由图 1至图 6所示, 绝缘板 1、 轭铁板 3、 上定位板 4和下定位板 5均为方形结构, 绝缘板 1四角处均形成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轭铁板 3形成有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 四个第二固定孔, 紧固件包括螺栓 43, 螺栓 43穿过第一固定孔后与第二固定孔 螺纹连接, 上定位板形成有可供螺栓穿过的让位孔 44, 下定位板 4形成有可供螺 栓通过的让位缺口 45。

[0033]

[0034] 实施例 2

[0035] 由图 1、 图 7、 图 8所示, 本发明的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挡弧结构, 包括陶瓷材 料制成的绝缘板 1、 呈围合结构的金属导磁夹 2和轭铁板 3, 轭铁板 3上侧设有绝 缘塑料材质制成的下定位板 4, 绝缘板下侧设有绝缘塑料材质制成的上定位板 5 , 绝缘板 1、 上定位板 5、 金属导磁夹 2、 下定位板 4和轭铁板 3五者通过紧固件固 定并形成有容纳动触点和静触点 7的腔室, 金属导磁夹 2上端与上定位板 5相抵, 金属导磁夹 2下端与下定位板 4相抵, 静触点 7通过引出端 6与绝缘板 1相固定。 下 定位板 4形成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块, 金属导磁夹 2套设在下定位块外围, 腔室 内设有两个磁钢 8和四个陶瓷材质制成的挡弧片 9, 两个磁钢 8相对设置且分别位 于腔室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 四个中的两个挡弧片 9分别位于腔室前后侧的其中 一侧, 另外两个挡弧片 9位于磁钢的内侧, 四个挡弧片 9形成有围合结构, 磁钢 8 和挡弧片 9均固定在下定位板 4上。

[0036] 由图 7、 图 8、 图 10所示, 下定位板 4向上延伸有下挡弧片前定位块 10、 下挡弧 片后定位块 11、 挡弧片左定位块 12和挡弧片右定位块 13, 挡弧片 9下端被固定在 下挡弧片前定位块 10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之间, 且挡弧片 9左侧与挡弧片左定 位块 12相抵, 挡弧片 9右侧与挡弧片右定位块 13相抵。

[0037] 下定位板 4向上延伸形成有下磁钢放置块 14、 磁钢左定位块和磁钢右定位块, 磁钢 8位于下磁钢放置块 14上侧, 磁钢 8左侧与磁钢左定位块相抵, 磁钢 8右侧与 磁钢右定位块相抵, 磁钢 8外壁与金属导磁夹 2相抵, 下定位块包括下磁钢放置 块 14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 下磁钢放置块 14内壁和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内壁 均形成有倒角结构。 其中, 位于磁钢 8内侧的挡弧片的下挡弧片后定位块即为下 磁钢放置块 14, 磁钢左定位块即为下挡弧片右定位块 13, 磁钢右定位块即为下 挡弧片左定位块 12。 磁钢 9下端形成有磁钢定位缺口, 下磁钢放置块 14形成有与 磁钢定位缺口相适应的磁钢定位凸起 32, 与每个磁钢 8搭配的下磁钢放置块 14均 由两个下磁钢放置块单体构成, 与每个挡弧片 9搭配的下挡弧片后定位块 11均由 两个下挡弧片后定位块单体构成。

[0038] 由图 7、 图 8、 图 9所示, 上定位板 5形成有可供引出端和静触点 7通过的贯穿槽 2 0, 上定位板 5向下延伸有与上挡弧片前定位块 21、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22、 上磁 钢放置块 23, 位于磁钢内侧的挡弧片的上挡弧片后定位块即 为上磁钢放置块 23 , 挡弧片 9上端固定在挡弧片前定位块 21、 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22之间, 磁钢 8上 端与上磁钢放置块 23相抵, 上磁钢放置块 23内侧与位于磁钢 8内侧的挡弧片 9相 抵, 金属导磁夹 2套设在上挡弧片后定位块 22和上磁钢放置块 23外侧。

[0039] 由图 1、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所示, 绝缘板 1、 轭铁板 3、 上定位板 4和下定位 板 5均为方形结构, 绝缘板 1四角处均形成有一个第一固定孔, 轭铁板 3形成有与 第一固定孔对应的四个第二固定孔, 紧固件包括螺栓 43, 螺栓 43穿过第一固定 孔后与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 上定位板形成有可供螺栓穿过的让位孔 44, 下定 位板 4形成有可供螺栓通过的让位缺口 45。

[0040] 本发明通过金属导磁夹进行静触点组件的支撑 , 不会发生塑料框架软化导致静 触点下降或偏离, 对静触点的支撑强度更高, 可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且金 属导磁夹搭配绝缘板比陶瓷框架 (陶瓷腔体) 制造所要求的工艺要求更低、 更 易生产且成品率较高, 可降低生产成本; 为避免电弧打到金属导磁夹上, 本发 明设置了磁钢和挡弧片, 使电弧打到挡弧片上, 避免电弧打到金属导磁夹上造 成弧短路, 以避免弧短路所造成的继电器烧毁、 爆炸事故的产生。 本发明是通 过紧固件实现绝缘板、 金属导磁夹和轭铁板的固定的, 不需要进行绝缘板 (陶 瓷材质制成的绝缘板) 与金属导磁夹的钎焊, 不需要进行陶瓷框架与轭铁板的 钎焊, 使得本发明的成本进一步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