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FIXING STRUCTURE OF AUXILIARY CONNECTING PLATE OF BREAKER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5/027942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fixing structure of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plate of a breaker, the fix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a base (1), an auxiliary connecting plate (2) and a stopper (3); the base (1)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olarity cavity (11) and a second polarity cavity (12) separated from and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second polarity cavity (12) being used for installing a connecting plate (4); the stopper (3) is detachably installed in the first polarity cavity (11); an accommodation cavity (5) for accommodating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plate (2) is disposed between the stopper (3) and the first polarity cavity (11);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plate (2) and the connecting plate (4) are not installed in polarity cavities located at the same side of the breaker and having the same polarity, thus enabling an operator to remove the stopper (3) and the auxiliary connecting plate (2) when the breaker needs back-panel wiring, so as to effectively install a terminal; simultaneously, the terminal used for back-panel wiring directly contacts the silvered connecting plate (4), thus effectively avoiding a high rise in temperature at a junction.

Inventors:
LI JIANGLO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4/085519
Publication Date:
March 05, 2015
Filing Date:
August 29, 2014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DELIXI ELECTRIC LTD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H01H71/08
Foreign References:
CN203386676U2014-01-08
CN202183345U2012-04-04
CN1098564A1995-02-08
EP2020669B12011-11-30
Attorney, Agent or Firm:
SUNSH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TERNATIONAL CO., LTD. (CN)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 一种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包括基座 (1)、 辅助连接板 (2) 和塞子 (3),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 (1) 具有被分隔并相通的第一极性腔 (U) 和用于安装连接 板 (4) 的第二极性腔 (12);

所述塞子(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性腔(11) 中, 所述塞子(3) 和所述第一极性腔 (11) 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辅助连接板 (2) 的容纳腔 (5)。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 的两侧壁 (111) 上分别具有不延伸到所述第一极性 腔 (11) 的顶面 (112) 的凸起 (113); 所述凸起 (113) 与所述顶面 (112) 形成所述容纳腔 (5);

所述塞子 (3) 的与所述两侧壁 (111) 配合的侧面 (31) 上具有与所述 凸起 (113) 配合的凹槽 (32)。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32)和 /或所述凸起(113)上形成有卡紧装置, 以在所述凹槽(32) 与所述凸起 (113) 配合时两者能够卡紧。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 的两侧壁 (111) 上分别具有不延伸到所述第一极性 腔 (11) 的顶面 (112) 的槽;

所述塞子 (3) 的与所述两侧壁 (111) 配合的侧面 (31) 上具有与所述 槽配合的突出体, 该突出体的厚度大于所述槽的深度, 以在两者配合时, 所 述突出体可高于所述槽并使其朝向所述顶面(112)的端面与所述顶面(112) 形成所述容纳腔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和 /或所述突出体上形成有卡紧装置, 以在所述槽与所述突出体配合 时两者能够卡紧。

6. 根据权利要求 1-5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 征在于, 所述塞子 (3) 的外侧壁具有延伸部 (33), 所述延伸部 (33) 当所 述塞子 (3) 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性腔 (11) 中时, 可封闭所述容纳腔 (5) 的 开口。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 (5) 的高度与所述辅助连接板 (2) 的厚度相同。

8.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极性腔 (12) 的面对面的侧面 (121) 上分别具有引导所述连接板

(4) 的导向凸块 (122) 。

Description:
说 明 书

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 具体地, 涉及一种断路器辅助连接板 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的基座上安装有断路器的触头系统和操 作机构的灭弧室,触头系 统的一端与连接板电连接, 当连接板通过接线端子与进出线电连接后, 可将 断路器的触头系统与主电路导通, 从而断路器能够保护电路的正常工作。 当 出现异常电流时, 能及时切断电流, 防止负载电器受到异常电流的影响。 为 了将接线端子固定, 需要在基座上固定辅助连接板。

另外, 在外接连接板或接线鼻与断路器本体通过螺栓 连接时, 为了保证 在两者的接线处提供足够的接触压力, 保障接触处温升不会过高, 一般会使 用辅助连接板, 该辅助连接板通过卡锁紧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 断路器本体与 接线鼻的连接处, 以满足辅助连接板插入式及板后接线方式。

例如, 中国专利文献 CN202183345U公开了一种断路器辅助连接排固定结 构, 包括基座, 安装在基座上的辅助接线排和同样安装在基座 上的端子固定 块, 基座的各极侧壁上并且在侧壁的面对面的位置 处各有一凸台, 并且在与 凸台相对应的另一侧的各极侧壁上同样在面对 面的位置处各有一凹槽, 辅助 接线排上具有一对彼此对称的台阶, 端子固定块上具有一对伸出端, 该伸出 端经凹槽与凸台相配合, 辅助接线排固定后, 分别与伸出端和凸台接触, 从 而将接线端子进行固定。

但是,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排固定结构 中, 辅助接线排位 于接线排的一侧, 当固定块固定后, 辅助接线排裸露于外部; 其次, 这样的 固定结构在断路器的板后接线方式中, 为了减少电阻保证温升不过高, 一般 做法是在辅助连接板上镀银, 但这种方法容易增大产品的材料成本; 或者是 直接将辅助接线排摘除掉,但这种方法将使得 接线排和基座之间具有较大的 孔隙, 在外观与使用上, 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断路器辅 助连接排固定结构在板 后接线方式中存在不便的技术问题, 从而提供一种在辅助连接板摘掉后, 板 后安装在接线柱与断路器连接板直接相连, 并且使两者之间的温升不会过高 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 构, 包括基座、 辅助连接板和塞子, 所述基座具有被分隔并相通的第一极性腔和 用于安装连接板的第二极性腔; 所述塞子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性腔 中, 所述塞子和所述第一极性腔之间具有用于容纳 所述辅助连接板的容纳 腔。

所述第一极性腔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不延伸到 所述第一极性腔的顶面 的凸起; 所述凸起与所述顶面形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塞子的与所述两侧壁配 合的侧面上具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凹槽。

所述凹槽和 /或所述凸起上形成有卡紧装置, 以在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 配合时两者能够卡紧。

所述第一极性腔的两侧壁上分别具有不延伸到 所述第一极性腔的顶面 的槽; 所述塞子的与所述两侧壁配合的侧面上具有与 所述槽配合的突出体, 该突出体的厚度大于所述槽的深度, 以在两者配合时, 所述突出体可高于所 述槽并使其朝向所述顶面的端面与所述顶面形 成所述容纳腔。

所述槽和 /或所述突出体上形成有卡紧装置, 以在所述槽与所述突出体 配合时两者能够卡紧。

所述塞子的外侧壁具有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当所述塞子安装在所述第一 极性腔中时, 可封闭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所述容纳腔的高度与所述辅助连接板的厚度相 同。

所述第二极性腔的面对面的侧面上分别具有引 导所述连接板的导向凸 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辅助连接板并未和连接板 安装在断路器同一极性的同一侧的极性腔中, 因此, 当断路器需要板后接线 时, 能够利于操作者拆卸塞子与辅助连接板,简便 有效的装入接线柱; 同时, 板后接线的接线柱将直接与镀银的连接板接触 , 有效保证产品接线处温升不 至过高。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安装辅助连接板的极性腔 的两侧壁上具有不延伸到其顶面的凸起,而凸 起朝向顶面的端面将和顶面形 成容纳辅助连接板的容纳腔。 该容纳腔能够被塞子上的延伸部闭合, 从而使 辅助连接板在除了板后接线方式的其他方式中 , 不裸露于外界。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其用于安装连接板的极性腔 的面对面的侧面上具有导向凸块,从而在安装 连接板时能够对其进行引导定 位, 便于其装配对正。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 下面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其中,

图 1表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 助连接板固定结构分 解立体图;

图 2表示图 1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的基座的立体 ;

图 3表示图 1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的塞子的立体 ;

图 4表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断路器 助连接板固定结构的 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 2-辅助连接板, 3-塞子, 4-连接板, 5-容纳腔, 11-第一极性腔, 12-第二极性腔, 111-侧壁, 112-顶面, 113-凸起, 31-侧面, 32-凹槽, 33-延 伸部, 121-侧面, 122-导向凸块, 6-倾斜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 的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 定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 1、 2和 4所示, 所述断路器辅助连接板固定结构, 包括基座 1、 辅 助连接板 2和塞子 3, 其中,

如图 2所示, 所述基座 1具有被分隔并相通的第一极性腔 11和用于安 装连接板 4的第二极性腔 12 ;

所述塞子 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性腔 11中, 所述塞子 3和所述 第一极性腔 1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辅助连接板 2的容纳腔 5。

通过上述结构, 由于辅助连接板 2并未和连接板 4安装在断路器同一极 性的同一侧的极性腔中, 因此, 当断路器需要板后接线时, 能够利于操作者 拆卸塞子 3与辅助连接板 2, 简便有效的装入接线柱; 同时, 板后接线的接 线柱将直接与镀银的连接板 4接触, 有效保证产品接线处温升不至过高。

以下详细说明容纳腔 5的两种形式, 但需要理解的是, 容纳腔 5的形式 并不限于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等同的改变、 替换或修改, 其只要 能够实现将辅助连接板与连接板不安装在同一 位置处, 并能够实现将接线端 子固定的功能, 就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地:

方式一

在该方式一中, 如图 2所示,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面对面的两侧壁 111 上分别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但并不延伸到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的顶面 112 的凸起 113 ; 所述凸起 113与所述顶面 112形成所述容纳腔 5; 相对应地, 如图 3所示, 所述塞子 3的与所述两侧壁 111配合的侧面 31上具有与所述 凸起 113配合的凹槽 32。

这样, 辅助连接板 2首先插入到容纳腔 5中, 使其与凸起 113的顶面接 触,然后将塞子 3沿着凹槽 32和凸起 113的配合插入到第一极性腔 111中, 从而将辅助连接板 2固定安装。

当然,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面对面的两侧壁 111上的凸起 113的位置可 以如图 2所示的相互对应, 也可以不对应而错开设置。 相对应地, 凹槽 32 需要与凸起 113配合。

进一步, 如图 3所示, 所述凹槽 32和 /或所述凸起 113上形成有卡紧装 置,例如位于凹槽 32底部的倾斜突出部 6,以在所述凹槽 32与所述凸起 113 配合时, 凸起 113的底壁将卡紧在倾斜突出部 6上, 从而使塞子 3与基座 1 能够卡紧, 防止塞子 3脱落。

在方式一中, 凸起 113的这种结构, 在压铸模或塑料模具中避开了侧抽 芯的出模方式, 在大大降低模具成本的同时, 能够有效地实现其功能要求。

方式二

该方式二与方式一刚好相反,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的两侧壁 U 1上分别 具有沿其高度方向延伸, 但并不延伸到所述第一极性腔 11的顶面 112的槽 (图中未显示,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该描述以及附图能够理 解), 相对应 地, 所述塞子 3的与所述两侧壁 111配合的侧面 31上具有与所述槽配合的 突出体 (图中未显示, 但其形状与凸起 113类似), 该突出体的厚度大于所 述槽的深度, 以在两者配合时, 即突出体配合在槽中时, 所述突出体可高于 所述槽并使突出体朝向所述顶面 112的端面与所述顶面 112形成所述容纳腔 5。

这样, 辅助连接板 2首先插入到容纳腔 5中, 使其与所述突出体的从所 述槽中高出的部分的端面接触, 然后将塞子 3沿着所述槽和所述突出体的配 合插入到第一极性腔 111中, 从而将辅助连接板 2固定安装。

当然, 所述第一极性腔 11面对面的两侧壁 111上的所述槽的位置可以 和方式一描述的如图 2所示的凸起 113的位置相互对应, 也可以不对应而错 开设置。 相对应地, 所述突出体需要与所述槽配合。

进一步, 所述槽和 /或所述突出体上形成有卡紧装置, 以在所述槽与所 述突出体配合时塞子 3与基座 1能够卡紧, 防止塞子 3脱漏。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方式二中的卡紧装置可以 与方式一中的卡紧装置相 同, 在此不再具体说明。

此外, 如图 3和 4所示, 所述塞子 3的外侧壁具有延伸部 33, 所述延伸 部 33当所述塞子 3安装在所述第一极性腔 11中时, 可封闭所述容纳腔 5的 开口, 从而形成完整的封闭空间并紧紧包裹辅助连接 板 2, 使辅助连接板 2 不裸露于外界, 并防止其滑落掉。

因此, 方式一和方式二的两种结构中, 基座 1、 辅助连接板 2以及塞子 3相互配合, 为断路器的外接线方式, 提供了有效的锁紧力。 同时, 当断路 器需要使用板后接线时, 能够利于操作者拆卸塞子 3与辅助连接板 2, 简便 有效的装入接线柱;同时,板后接线的接线柱 将直接与镀银的连接板 4接触, 有效保证产品接线处温升不至过高。

此外, 所述容纳腔 5的高度与所述辅助连接板 2的厚度相同, 这样, 辅 助连接板 2安装后, 可使其上表面与所述顶面 112接触, 下表面与所述凸起 113的端面或所述突出体的端面接触, 更利于辅助连接板 2的安装固定。

另外, 如图 2所示, 所述第二极性腔 12的面对面的侧面 121上分别具 有引导所述连接板 4的导向凸块 122, 从而在安装连接板 4时能够对其进行 引导定位, 便于其装配对正。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 定。 对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做出其它不 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由此 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 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