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1/140821
Kind Code:
A1
Abstract: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s provided, which includes a housing (1), a driving flat disc rack (2), driving flat discs (3), a fixed driven flat disc (4), intermediate flat disc shafts (5), a sliding driven flat disc (9), intermediate flat discs (13), a movable rack (25) of the intermediate flat discs, driving flat disc gears (26), driving flat disc shafts (27), etc. Along the boundary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 shaft (27), each driving flat disc (3) is divided into the upper half part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 and the lower half part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 When the rotation directions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s (3) are consistent,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17) as the intermediate flat discs (13)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upper half parts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s is opposite to the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17) as the intermediate flat discs (13) are in contract with the lower half parts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s, and thereby realize the conversion of forward and reverse rotation of the power output shaft (17) by the up-and-down movements of the intermediate flat discs (13) passing the ends of the driving flat disc shafts (27).

Inventors:
TAN BO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00664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17, 2011
Filing Date:
April 15, 2011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TAN BO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16H15/10; F16H15/00; F16H15/08; F16H15/52
Foreign References:
CN2168985Y1994-06-15
CN2599323Y2004-01-14
CA2522685A12006-04-01
FR2813934A12002-03-15
US20020058563A12002-05-16
CN1719067A2006-01-11
CN2532308Y2003-01-22
CN2138214Y1993-07-14
JPH10231907A1998-09-02
Attorney, Agent or Firm:
BEIJING ZHONG HE CHE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C., LTD (CN)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CN)
Download PDF:
Claims: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级变速器, 它包括: 壳体、 主动平盘架、 动力输入齿轮、 动力输 入轴、 动力输出齿轮、 动力输出轴、 液压缸固定盘、 液压油路、 中间平盘活动架、 主动平盘 齿轮、 主动平盘芯轴、 中间过桥齿轮、 调节轴、调节齿轮、调节齿圈、 液压缸, 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主动平盘、 固定被动平盘、 滑动被动平盘、 中间平盘、 主动平盘轴, 主动平盘轴在主 动平盘齿轮中心孔中, 与主动平盘齿轮做转动配合, 也可以通过轴承做转动配合, 主动平盘 齿轮与主动平盘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一体, 主动平盘以主动平盘轴为界, 分为主动平盘的上 半部和主动平盘的下半部, 在主动平盘转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 中间平盘与主动平盘的上半 部接触时的动力输出轴转动方向和中间平盘与主动平盘的下半部接触时的动力输出轴转动方 向相反, 因此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的轴端的上下移动就实现了动力输出轴的正反转的转 换。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无级变速器, 其特征在于: 它具有中间平盘轴、 中间平盘调节 螺母、 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中间平盘调节齿轮。

Description:
—种无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级变速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以前最成功的无级变速器是 CVT无级变速器,这种无级变速器是靠锥盘与钢 带传动 动力, 这种无级变速器的局限性限制了这种无级变速 器的广泛使用, 而本发明的无级变速器 是靠主动平盘、 被动平盘和中间平盘来传动动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前的无级变速器需 要另外加装前进倒退档机构, 造成成本的 升高和动力的损耗的问题, 在主动平盘转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 通过中间平盘分别与主动平 盘的上半部与和下半部的配合来实现被动平盘 正反转的转换。

该无级变速器的结构包括: 壳体、主动平盘架、 主动平盘、 固定被动平盘、 中间平盘轴、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滑动被动平盘、动力输入齿轮、 动力输入轴、 中间 平盘调节齿轮、 中间平盘、动力输出齿轮、 动力输出轴、 液压缸周定盘、 液压油路、 中间平 盘活动架、 主动平盘齿轮、 主动平盘轴、 主动平盘芯轴、 中间过桥齿轮、 调节轴、 调节齿轮、 调节齿圈、 液压缸等。 主动平盘架和壳体固定连接或是一体, 主动平盘和主动平盘齿轮固定 连接或是一体, 固定被动平盘和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或是一体 , 由于导向键的作用, 滑动被 动平盘可以在动力输出轴上轴向滑动, 不能相对动力输出轴转动, 液压缸固定盘固定在动力 输出轴上。 工作时, 一组中间平盘夹在主动平盘与固定被动平盘之 间靠摩擦力转递动力, 另 一组中间平盘夹在主动平盘与滑动被动平盘之 间靠摩擦力转递动力,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与中 间平盘调节丝杠配合, 中间平盘调节齿轮与调节齿圈啮合, 调节轴上的调节齿轮与调节齿圈 啮合, 中间^ ^盘活动架的外圆面与壳体的内圆面配合, 中间平盘活动架在壳体的内圆面中沿 壳体的内圆面轴线方向滑动, 但在导向键的作用下中间平盘活动架在壳体的 内圆面中不能转 动, 动力输出轴从中间平盘轴底座的孔中穿过, 中间平盘和中间平盘定位盘由中间平盘固定 螺栓固定连接, 而且中间平盘固定螺栓的螺帽在中间平盘上,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在中间平 和中间平盘定位盘所形成的环形槽中, 可以相对中间平盘自由转动, 中间过桥齿轮轴套固 定在主动平盘架上, 并与中间过桥齿轮形成转动配合。 主动平盘轴和主动平盘芯轴的端头都 有圆弧, 圆弧直径比中间平盘直径略大, 保证了中间平盘在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时, 位移 最小。 主动平盘芯轴插在主动平盘轴的孔中, 主动平盘轴在主动平盘齿轮中心孔中, 与主动 平盘齿轮做转动配合, 也可以通过轴承做转动配合, 主动平盘齿轮与主动平盘固定连接, 也 可以是一体。 滑动被动平盘、 液压缸固定盘和油封环组成了液压缸。 主动平盘架特例一: 主 动平盘架的外圆面与壳体的内圆面配合, 主动平盘架在壳体的内圆面中沿壳体的内圆面 轴线 方向滑动,但在导向键的作用下主动平盘架在 壳体的内圆面中不能转动。主动平盘架特例二 : 主动平盘架被分为两部分, 即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上盘和主动平盘架特例 二的下盘, 主动平 盘架的外圆面也被分为两部分, 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上盘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二 的下盘由主动 平盘架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主动平盘架的外圆面与壳体的内圆面配合, 主动平盘架在壳体的 内圆面中沿壳体的内圆面轴线方向滑动, 但在导向键的作用下主动平盘架在壳体的内圆 面中 不能转动。 主动平盘架特例三: 主动平盘架被分为两部分, 即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上盘和主 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下盘, 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上盘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三 的下盘由主动平盘架 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主动平盘架的外圆面与壳体的内圆面配合, 主动平盘架在壳体的内圆面 中沿壳体的内圆面轴线方向滑动, 但在导向键的作用下主动平盘架在壳体的内圆 面中不能转 动。 中间平盘特例一: 固定中间平盘和中间平盘定位盘的中伺平盘固 定螺栓的螺帽在中间平 盘定位盘上。 中间平盘特例二: 在中间平盘上的卡环限制了挡片, 使之不能脱离中间平盘,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在中间平盘和挡片所形成 的环形槽中可以相对中间平盘自由转动。 滑动 被动平盘特例一: 滑动被动平盘和液压缸固定盘之间有加压块、 液压缸活动盘和挡块, 挡块 由固定销固定在动力输出轴上, 加压块在液压缸活动盘导向槽和挡块导向槽中 , 并相对液压 缸活动盘导向槽和挡块导向槽滑动。 主动平盘轴特例一: 一根通长的主动平盘轴和只在一端 的主动平盘轴托架, 具有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主动平盘轴特例二: 主动平盘芯轴外端和主动 平盘轴外端与主动平盘的盘面平, 没有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由丁没有了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当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的轴端时, 中间平盘活动架并不移动,滑动被动平盘也并 不移动。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特例一: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上只有一个中间平盘调节螺 母角, 中间平盘 调节螺母角端部有围绕中间平盘轴的环形或半 圆形结构。

该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1.动力传递路径: 动力从动力输入轴进入该种无级变速器, 带动动力输入齿轮转动, 动力再由动力输入齿轮到主动平盘齿轮, 然后动力分两路, 一路从 主动平盘齿轮直接到主动平盘, 另一路从主动平盘齿轮通过中间过桥齿轮再到 另外的主动平 盘齿轮, 动力再从主动平盘齿轮到主动平盘, 然后动力从主动平盘到中间平盘, 动力从中间 平盘再分两路, 一路从中间平盘通过固定被动平盘到动力输出 轴, 另一路从中间平盘通过滑 动被动平盘到动力输出轴, 动力再通过动力输出轴从动力输出齿轮传出。 2.传动动力的原理: 中间平盘一端与固定被动平盘或滑动被动平盘 接触, 另一端与主动平盘接触, 液压缸中的液 压油具有压力, 作用在滑动被动平盘上, 并使滑动被动平盘与中间平盘压紧, 同时通过中间 平盘传递液压力, 使中间平盘与主动平盘压紧, 还使中间平盘与固定被动平盘压紧, 上述压 紧力产生了摩擦力, 动力输入轴带动动力输入齿轮转动, 动力输入齿轮带动主动平盘转动, 在主动平盘转动时, 该摩擦力带动中间平盘转动, 中间平盘再带动固定被动平盘和滑动被动 平盘转动, 固定被动平盘和滑动被动平盘再带动动力输出 轴转动, 输出动力。 3.速比调节- 调节轴带动调节齿轮转动, 调节齿轮带动调节齿圈转动, 调节齿圈带动中间平盘调节齿轮转 动, 中间平盘调节齿轮带动中间平盘调节丝杠转动 , 中间平盘调节丝杠带动中间平盘调节螺 母上行或下行,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通过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带 动中间平盘上下移动, 由于速 比是由固定被动平盘或滑动被动平盘和中间平 盘接触圆直径与中间平盘和主动平盘接触圆直 径的比值决定的, 因此中间平盘的上下移动实现了上述接触圆直 径的变化, 也就实现了速比 的变化, 达到了调节速比的目的, 4正反转的调节: 主动平盘以主动平盘轴为界, 分为主动 平盘的上半部和主动平盘的下半部, 在主动平盘转动方向一致的情况下, 中间平盘与主动平 盘的上半部接触时的动力输出轴转动方向和中 间平盘与主动平盘的下半部接触时的动力输出 轴转动方向相反, 因此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的轴端的上下移 动就实现了动力输出轴的正 反转的转换。 5.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过程: 当中间平盘上行到达主动平盘轴端凸 起时, 液压缸泄压, 该种无级变速器处于空转状态, 中间平盘开始沿着主动平盘轴端凸起继 续行进, 同时主动平盘轴端凸起挤压中间平盘连同中间 平盘活动架外移, 也使固定被动平盘 和滑动被动平盘距离增大, 滑动被动平盘和液压缸固定盘距离缩小。 6.滑动被动平盘特例一 中, 当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时, 液压缸泄压, 主动平盘轴端凸起挤压中间平盘外 移, 挤压加压块推动液压缸活动盘外移; 当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后, 液压推动液 压缸活动盘、 加压块和滑动被动平盘向里移动。 7.在主动平盘架 例一、主动平盘架特例二 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三中, 当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时, 液压缸泄压, 主动平盘轴端 凸起挤压中间平盘移动, 也挤压主动平盘架移动。 8.在主动平盘轴特例二中, 由于没有了主 动平盘轴端凸起, 当中间平盘跨过主动平盘轴的轴端时, 中间平盘活动架并不移动, 滑动被 动平盘也并不移动。

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结构, 使该种无级变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 动力传输的功率和扭矩大。

2. 功率损耗小。

3. 具有正反转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 1是该种无级变速器结构的剖视图, 中间平盘在动力输出轴正转位置;

图 2是该种无级变速器结构的剖视图, 中间平盘在动力输出轴空转位置;

图 3是该种无级变速器结构的剖视图, 中间平盘在动力输出轴反转位置;

图 4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一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 5是图 4的 A— A剖视图;

图 6是滑动被动平盘特例一的结构图, 滑动被动平盘在最靠里的位置;

图 7是滑动被动平盘特例一的结构图, 滑动被动平盘在最靠外的位置;

图 8是主动平盘架的剖视图;

图 9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结构图;

图 10是图 9的 A— A剖视图;

图 11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 盘的结构图;

图 12是图 11的 A— A剖视图;

图 13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 盘的结构图;

图 14是图 13的 A— A剖视图;

图 15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结构图;

图 16是图 15的 A— A剖视图;

图 17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上盘的结构图;

图 18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下盘的结构图;

图 19是主动平盘架特例一的结构图;

图 20是图 19的 A— A剖视图;

图 21是中间平盘轴底座的结构图; 图 22是调节齿圈的结构图;

图 23是该种无级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图, 中间平盘在动力输出轴反转的位置上; 图 24是该种无级变速器的局部剖视图, 中间平盘在动力输出轴正转的位置上; 图 25是图 2的 A— A剖视图;

图 26是主动平盘轴特例一的结构图;

图 27是主动平盘轴特例二的结构图;

图 28是图 21的右视图; ' 图 29是图 2的 B---B剖视图;

图 30是图 3的 A— A剖视图;

图 31是中间平盘调节螺母的结构图;

图 32是图 31的右视图;

图 33是中间平盘特例一中, 中间平盘和中间平盘定位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 34是中间平盘和中伺平盘定位盘组件的结构图

图 35是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特例一的结构图;

图 36是图 35的 A— A剖视图;

图 37是三个加压块在工作时的位置分布图;

图 38是图 7的 A— A剖视图;

图 39是中间平盘特例二的结构图;

图 40是图 2的 C™ 剖视图;

在各图中: 1—壳体; 2—主动平盘架; 3—主动平盘; 4一固定被动平盘; 5—中间平盘轴; 6—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7—中间平盘轴导向槽; 8—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一滑动被动平盘; 10~动力输入齿轮; 11一动力输入轴; 12—中间平盘调节齿轮; 13—中间平盘; 14一中间平 盘定位盘; 15—中间平盘轴底座; 16—动力输出齿轮; 17—动力输出轴; 18—中间平盘固定 螺栓; 1 -轴承; 20" -液压缸固定盘; 21—导向键; 22—液压油路; 23—油封环; 24—中间 过桥齿轮轴套; 25—中间平盘活动架; 26—主动平盘齿轮; 27—主动平盘轴; 28—主动平盘 芯轴; 29 "—中间过桥齿轮; 30~主动平盘轴固定螺栓, 31—调节轴; 32—调节齿轮; 33—调 节齿圈; 34—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5—固定销; 36~液压缸; 37—加压块; 38—液压缸活 动盘; 39" -挡块; 40~卡环; 41一液压缸活动盘导向槽; 42—挡块导向槽; 43—主动平盘架 特例二的下盘; 44一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上盘; 45—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下盘; 46—主动平 盘架固定螺栓; 47—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上盘; 48—挡片; 49~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50~—主 动平盘轴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 1中可见, 主动平盘架 2和壳体 1固定连接或是一体, 主动平盘 3和主动平盘齿轮 26固定连接或是一体, 固定被动平盘 4和动力输出轴】7同定连接或是一体, 由于导向键 21 的作用, 滑动被动平盘 9可以在动力输出轴 17上轴向滑动, 不能相对动力输出轴 17转动, 液压缸固定盘 20固定在动力输出轴 17上。工作时,一组中间平盘 13夹在主动平盘 3与固定 被动平盘 4之间靠摩擦力转递动力,另一组中伺平盘 13夹在主动平盘 3与滑动被动平盘 9之 间靠摩擦力转递动力,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6与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8配合, 中间平盘调节齿轮 12与调节齿圈 33啮合,调节轴 31上的调节齿轮 32与调节齿圈 33啮合, 中间平盘活动架 25 的外圆面与壳体 1的内圆面配合,中间平盘活动架 25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沿壳体 1的内圆面 轴线方向滑动, 但在导向键 21的作用下中间平盘活动架 25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不能转动, 动力输出轴 17从中间平盘轴底座 15的孔中穿过, 中间平盘 13和中间平盘定位盘 14由中间 平盘固定螺栓 18固定连接, 而且中间平盘固定螺栓 18的螺帽在中间平盘上, 中间平盘调节 螺母角 34在中间平盘 13和中间平盘定位盘 14所形成的环形槽中, 可以相对中间平盘 13自 由转动, 中间过桥齿轮轴套 24固定在主动平盘架 2上,并与中间过桥齿轮 29形成转动配合, 滑动被动平盘 9、液压缸固定盘 20和油封环 23组成了液压缸 36ο此时中间平盘 13在最下端, 在动力输入轴 11转速一定的情况下, 动力输出轴 17是正转最快。

在图 2中可见, 中间平盘 13在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上, 此时液压缸 36已泄压。

在图 3中可见, 中间平盘 13在最上端, 此时, 在动力输入轴 11转速一定的情况下, 动 力输出轴 17是反转最快。

在图 4中可见, 主动平盘架 2特例一中, 主动平盘架 2的外圆面与壳体 1的内圆面配合, 主动平 ¾: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沿壳体 1的内圆面轴线方向滑动,但在导向键 21的作用下 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不能转动。

在图 5中可见,三个中间平盘轴 5和三个中间平盘 13的分布关系, 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 以上的中间平盘轴 5和两个或三个以上的中间平盘 13。

在图 6中可见, 滑动被动平盘 9特例一的结构图, 滑动被动平盘 9在最靠里的位置。 在图 7中可见, 滑动被动平盘 9特例一的结构图, 滑动被动平盘 9在最靠外的位置。 在图 8中可见, 主动平盘架 2与壳体 1是一体的。

在图 9、 10、 11、 12、 13、 14中可见, 主动平盘架 2特例三, 主动平盘架 2被分为两部 分, 即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上盘 44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下盘 45, 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上 盘 44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三的下盘 45由主动平盘架固定螺栓 46固定连接,主动平盘架 2的外 圆面与壳体 1的内圆面配合, 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沿壳体 1的内圆面轴线方向 滑动, 但在导向键 21的作用下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不能转动。

在图 15、 16、 17、 18中可见, 主动平盘架 2特例二, 主动平盘架 2被分为两部分, 即主 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上盘 47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下盘 43, 主动平盘架 2的外圆面也被分为 两部 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上盘 47和主动平盘架特例二的下盘 43由主动平盘架固定螺栓 46固定连接, 主动平盘架 2的外圆面与壳体 1的内圆面配合, 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 面中沿壳体 1的内圆面轴线方向滑动,但在导向键 21的作用下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 面中不能转动。

在图 19、 20中可见, 主动平盘架 2特例一, 主动平盘架 2的外圆面与壳体 1的内圆面配 合,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沿壳体 1的内圆面轴线方向滑动,但在导向键 21的作 用下主动平盘架 2在壳体 1的内圆面中不能转动。

在图 21、 28中可见, 中间平盘轴 5上有中间平盘轴导向槽 7, 中间部位有中间平盘轴底 座 15, 多个中间平盘轴 5靠中间平盘轴底座 15结合在一起。

在图 22中可见, 调节齿圈 33的结构。

在图 23中可见, 动力输出轴 17反转时的中间平盘 13的状态。 在图 24中可见, 动力输出轴 17正转时的中间平盘 13的状态。

在图 25中可见,主动平盘轴 27和主动平盘芯轴 28的端头都有圆弧, 圆弧直径比中间平 盘 13直径略大,保证了中间平盘 13在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时,位移最小。主动平盘芯 轴 28插在主动平盘轴 27的孔中, 主动平盘轴 27在主动平盘齿轮 26中心孔中, 与主动平盘 齿轮 26做转动配合,或通过轴承做转动配合,主动 盘齿轮 26与主动平盘 13固定连接或是 一体。

在图 26中可见, 主动平盘轴 27特例一,一根通长的主动平盘芯轴 28和只在一端的主动 平盘轴托架 50, 具有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

在图 27中可见, 主动平盘轴 27特例二, 主动平 芯轴 28外端和主动平盘轴 27外端与 主动平盘 3的盘面平, 没有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 由于没有了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 当中间 平盘 13跨过主动平盘轴 27的轴端时, 中间平盘活动架 25并不移动,滑动被动平盘 9也并不 移动。

在图 29中可见, 动力输出轴 17、 动力输入轴 11和调节轴 31的位置关系。

在图 30中可见,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6和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8都在中间平盘轴 5的孔中,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从中间平盘轴导向槽 7里伸出中间平盘轴 5。

在图 31、 32中可见,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6和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是一体的。

在图 33中可见, 中间平盘 13特例一, 固定中间平盘 13和中间平盘定位盘 14的中间平 盘固定螺栓 18的螺帽在中间平盘定位盘 14上。

. 在图 34中可见, 中间平盘 13和中间平盘定位盘 14用中间平盘固定螺栓 18固定连接, 中间平盘固定螺栓 18的螺帽在中间平盘 13上, 中间平盘 13边缘有倒角。

在图 35、 36中可见,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特例一,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6上只有一个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端部有围绕中间平盘轴 5的环形或半圆形 结构。

在图 37中可见, 在滑动被动平盘 9特例一中, 三块加压块 37在工作时的位置关系。 在图 38中可见, 在滑动被动平盘 9特例一中, 液压缸活动盘导向槽 41和挡块导向槽 42 的位置关系。

在图 39中可见, 中间平盘 13特例二, 在中间平盘 13上的卡环 40限制了挡片 48, 使之 不能脱离中间平盘 13,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在中间平盘 13和挡片 48所形成的环形槽中 可以相对中间平盘 B自由转动。

在图 40中可见, 动力输入齿轮 10、 主动平盘齿轮 26和中间过桥齿轮 29的啮合关系。 在各图中可见, 该无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1.动力传递路径: 动力从动力输入轴 11进入 该种无级变速器,带动动力输入齿轮 10转动,动力再由动力输入齿轮 10到主动平盘齿轮 26, 然后动力分两路, 一路从主动平盘齿轮 26直接到主动平盘 3, 另一路从主动平盘齿轮 26通 过中间过桥齿轮 29再到另外的主动平盘齿轮 26, 动力再从主动平盘齿轮 26到主动平盘 3, 然后动力从主动平盘 3到中间平盘 13, 动力从中间平盘 13再分两路,一路从中间平盘 13通 过固定被动平盘 4到动力输出轴 17, 另一路从中间平盘 13通过滑动被动平盘 9到动力输出 轴 17, 动力再通过动力输出轴 17从动力输出齿轮 16传出。 2.传动动力的原理: 中间平盘 13 一端与固定被动平盘 4或滑动被动平盘 9接触,另一端与主动平盘 3接触,液压缸 36中的液 压油具有压力,作用在滑动被动平盘 9上, 并使滑动被动平盘 9与中间平盘 13压紧, 同时通 过中间平盘 13传递液压力,使中间平盘 13与主动平盘 3压紧,还使中间平盘 13与固定被动 平盘 4压紧, 上述压紧力产生了摩擦力, 动力输入轴 11带动动力输入齿轮 10转动, 动力输 入齿轮 10带动主动平盘 3转动, 在主动平盘 3转动时, 该摩擦力带动中间平盘 13转动, 中 间平盘 13再带动固定被动平盘 4和滑动被动平盘 9转动, 固定被动平盘 4和滑动被动平盘 9 再带动动力输出轴 16转动, 输出动力。 3.速比调节: 调节轴 31带动调节齿轮 32转动, 调节 齿轮 32带动调节齿圈 33转动, 调节齿圈 33带动中间平盘调节齿轮 12转动, 中间平盘调节 齿轮 12带动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8转动,中间平盘调节丝杠 8带动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6上行或 下行, 中间平盘调节螺母 6通过中间平盘调节螺母角 34带动中间平盘 13上下移动, 由于速 比是由固定被动平盘 4或滑动被动平盘 9和中间平盘 13接触圆直径与中间平盘 13和主动平 盘 3接触圆直径的比值决定的, 因此中间平盘 13的上下移动实现了上述接触圆直径的变化, 也就实现了速比的变化, 达到了调节速比的目的, 4.正反转的调节: 主动平盘 3 以主动平盘 轴 27为界,分为主动平盘 3的上半部和主动平盘 3的下半部,在主动平盘 3转动方向一致的 情况下, 中间平盘 13与主动平盘 3的上半部接触时的动力输出轴 17转动方向和中间平盘 13 与主动平盘 3的下半部接触时的动力输出轴 17转动方向相反, 因此中间平盘 13跨过主动平 盘轴 27的轴端的上下移动就实现了动力输出轴 17的正反转的转换。 5. 中间平盘 13跨过主 动平盘轴端凸起 49的过程: 当中间平盘 13上行到达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时, 液压缸 36泄 压, 该种无级变速器处于空转状态, 中间平盘 13开始沿着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继续行进, 同时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挤压中间平盘 13连同中间平盘活动架 25外移,也使固定被动平盘 4和滑动被动平盘 9距离增大,滑动被动平盘 9和液压缸固定盘 20距离缩小。 6.滑动被动平 盘 9特例一中, 当中间平盘 13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时, 液压缸 36泄压,主动平盘轴端 凸起 49挤压中间平盘 13外移,挤压加压块 37推动液压缸活动盘 38外移; 当中间平盘】 3跨 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后, 液压推动液压缸活动盘 38、 加压块 37和滑动被动平盘 9向里移 动。 7.在主动平盘架 2特例一、 主动平盘架 2特例二和主动平盘架 2特例三中, 当中间平盘 13跨过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时, 液压缸 36泄压, 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挤压中间平盘 13移 动, 也挤压主动平盘架 2移动。 8.在主动平盘轴特例二中, 由于没有了主动平盘轴端凸起 49, 当中间平 13盘跨过主动平盘轴 27的轴端时, 中间平盘活动架 25并不移动, 滑动被动平盘 9 也并不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