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Help| Contact|

Patent Searching and Data


Title:
SUN-TRACKING SOLAR ENERGY SYSTEM
Document Type and Number:
WIPO Patent Application WO/2018/040113
Kind Code:
A1
Abstract:
Disclosed is a sun-tracking solar energy system, comprising a light energy receiving device (110) and a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120). The light energy receiving device (110)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shaft (111) and more than two light energy receiving units (112), each of the light energy receiving units (112) has at least one light receiving face (1121), and each of the light energy receiving units (112) is fixed to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111) by a mechanical connection. The first driving mechanism (120) comprises a power source (121) for driving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111) to rotate corresponding to the movement of a light source. A plurality of light energy receiving units (112) can be stack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can also be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Since the plurality of light energy receiving units (112) are mounted on the same first rotating shaft (111), the driving mechanism can be shared so as to save system costs and ground area, and the light receiving face is divided in the light energy receiving units (112) without influenc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system.

Inventors:
HU XIAOPING (CN)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6/098139
Publication Date:
March 08, 2018
Filing Date:
September 05, 2016
Export Citation:
Click for automatic bibliography generation   Help
Assignee:
BOLYMEDIA HOLDINGS CO LTD (US)
HU XIAOPING (CN)
International Classes:
F24J2/38
Foreign References:
CN101997453A2011-03-30
CN101226406A2008-07-23
CN105466049A2016-04-06
CN105042890A2015-11-11
CN102195524A2011-09-21
Attorney, Agent or Firm:
DHC IP ATTORNEYS (CN)
Download PDF: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跟日太阳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光能接收装置, 其包括一第一转轴和两个以上的光能接收单元, 每个 光能接收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受光面,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通过机械连接 方式固定在第一转轴上; 以及

第一驱动机构, 其包括动力源, 用于对应于光源的移动驱动第一转轴 进行旋转。

[权利要求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杆, 其垂直于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设置, 所 述动力源以推或者拉所述驱动杆的方式驱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

[权利要求 3]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平行或垂直于地面,

在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的情况下, 所述光能接收装置的重 心落在第一转轴上。

[权利要求 4] 如权利要求 1至 3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转轴, 其能够相对于第一转轴进行旋 转, 所述光能接收单元的受光面固定在第二转轴上, 每个第二转轴具 有各自的第二驱动机构或者共享同一第二驱动机构。

[权利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转轴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转轴;

第二驱动机构以推或者拉的方式驱动第二转轴进行旋转。

[权利要求 6] 如权利要求 1至 5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图像分析装置, 用于通过采集图像来确定所述光源的位置, 并 据此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的工作。

[权利要求 7] 如权利要求 6在引述权利要求 4或 5时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分析装置还用于控制第二驱动机构的工作。

[权利要求 8] 如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分析装置固定在所述系统的固定部分上, 或者固定在所述系 统的一个转轴上, 或者独立设置。

[权利要求 9] 如权利要求 1至 8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少一个振动装置, 其包括一振动元件及其驱动电路, 所述振动元件工作于共振模态, 所述振动元件与至少一个受光面机械 连接以带动其进行振动,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和至少一个电容元件, 所 述驱动电路的电路共振频率与所述振动元件的机械共振频率相匹配。

[权利要求 10]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装置为压电振动装置, 所述振动元件为压电元件, 其充当为 所述驱动电路中的电容元件; 或者,

所述振动装置为电磁振动装置, 所述振动元件为片状受磁材料, 所述 驱动电路通过电感元件激发所述振动元件产生振动。

[权利要求 11] 如权利要求 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感元件或电容元件为参数可调的元件。

[权利要求 12] 如权利要求 8至 11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如下配 置中的至少一个:

控制电路, 用于定时地或按照外部指令或在设定条件下启动所述振动 装置执行淸洁操作, 所述设定条件选自: 设定的气象条件, 发电过剩 的情况, 至少一个被所述振动装置振动的受光面的清洁程度; 喷水管道, 用于向至少一个被所述振动装置振动的受光面喷水, 所述 喷水管道与所述振动装置同吋工作;

吸尘管道, 用于抽吸至少一个被所述振动装置振动的受光面上的异物 , 所述吸尘管道与所述振动装置同吋工作;

电动刷子, 用于对所述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受光面进行刷洗。

[权利要求 13] 如权利要求 1至 12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具有一个正面受光面, 所述正面受光面由选自如下 集合的元件提供: 光伏板, 聚光透镜, 平面反射镜, 曲面反射镜, 反 射式透镜, 筒状导光元件。

[权利要求 14] 如权利要求 13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个光能接收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侧面受光面, 其设置在该光能 接收单元的正面受光面的一侧, 所述侧面受光面由选自如下集合的元 件提供: 平面反射镜, 曲面反射镜, 反射式菲涅尔透镜。

[权利要求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个光能接收单元中, 侧面受光面的中心轴线与正面受光面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 45度且小 于 90度。

Description:
发明名称:跟日太阳能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清洁能源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跟踪光源 (例如太阳) 的运 动的跟日太阳能系统。

[0002] 背景技术

[0003]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 太阳能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 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一些太阳能系统配备了太阳跟踪功能, 从而成为跟曰太 阳能系统。 太阳跟踪功能主要用于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调 整太阳能系统中的受 光面的方位和姿态, 以使得在受光面的覆盖面积有限的情况下, 尽可能多地接 收到太阳光。

[0004] 跟日太阳能系统通常可分为单轴和双轴两种, 一个轴代表一个旋转自由度。 通 常单轴系统可以提升 20%左右的太阳能利用率; 除了特殊地区 (例如赤道或南北 极) 以外, 双轴系统可以提升 30%以上的太阳能利用率。

[0005] 然而目前跟日太阳能系统的使用仍未普及, 原因之一是为每个受光面配置跟日 装置会显著增加系统成本。 而且, 两个独立运行的跟日装置之间需要具有一定 的间距, 以满足各自的活动空间, 这进一步增加了太阳能系统对地面面积的占 用。 而如果靠增大单个受光面的面积来提高跟日装 置的性价比, 则会导致系统 整体抗风能力下降。

[0006] 发明内容

[0007]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跟日太阳能系统, 包括光能接收装置和第一驱动机构。 其 中, 光能接收装置包括一第一转轴和两个以上的光 能接收单元, 每个光能接收 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受光面,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通过机械连接方式固定在第 一转 轴上; 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 用于对应于光源的移动驱动第一转轴进行旋 转。

[0008] 依据本发明的跟日太阳能系统, 将多个光能接收单元安装在同一个第一转轴上 , 通过共享驱动机构来节省系统成本。 多个光能接收单元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层 叠布置, 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布置, 或者釆用以上两种混合的布置方式。 由于受光面分割在每个光能接收单元中, 使得单个受光面的面积减小, 不影响 系统的整体强度。

[0009] 本发明中的多个光能接收单元与传统的单个光 能接收单元 (内部可以分割成很 多块) 的区别之处包括, 本发明中的每个光能接收单元之内的受光面是 基本连 续的, 而不同单元之间的受光面是不连续的, 并且每个单元都具有独立的安装 支架。

[0010] 以下结合附图, 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0011] 附图说明

[0012] 图 1是实施例 1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示意图;

[0013] 图 2是实施例 2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示意图;

[0014] 图 3是实施例 3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示意图;

[0015] 图 4是实施例 4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示意图;

[0016] 图 5是实施例 5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示意图。

[0017]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实施例 1

[0019] 依据本发明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 可参考图 1, 包括光能接收装置 1

10和第一驱动机构 120。

[0020] 光能接收装置 110包括一第一转轴 111和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112。

[0021] 第一转轴 111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地面, 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112通过在垂直方向上 层叠的双层支架 113固定在第一转轴上。

[0022] 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 显然可以在共享的转轴上安装 更多的光能接收单元。 多个光能接收单元可以采用与图 1类似的方式在垂直方向 上层叠布置, 这将有利于减少对地面面积的占用。 虽然垂直布置的多层太阳能 系统会在其背面产生阴影, 但这在很多应用场景中正是所希望的, 例如河边、 海边、 高速公路两侧的停车场等。 多个光能接收单元也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并排 布置, 或者采用垂直和水平混合的方式, 形成阵列状的结构。 将多个光能接收 单元支撑在第一转轴上的机械连接结构可根据 其布置方式进行设计, 不再赘述 [0023]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第一转轴也可以垂直或倾斜于地面, 这取决于设计和安装 的需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转轴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的情况 下, 可以令光能接收装置的重心落在第一转轴上, 这会增加系统的稳固性, 并 有效节省驱动第一转轴的能耗。

[0024]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 112具有一个平面受光面 1121, 例如可以是光伏板的表面。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根据系统设计的需要, 光能接收单元也可以有多个受光面 , 每个受光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由曲率不连续的平面或曲面组合成的 受光面可以视为多个受光面。 当光能接收单元有多个受光面时, 可以将尽量正 对光源的受光面称为正面受光面, 而将设置在正面受光面一侧的受光面称为侧 面受光面。 换言之, 在同一个光能接收单元中, 来自光源的入射光与正面受光 面的中心轴线的夹角小于该入射光与侧面受光 面的中心轴线的夹角。 某些情况 下, 正面受光面可以有多个, 例如沿入射光路依次设置聚光透镜 (或筒状导光 元件) 和光伏板, 则他们的受光面均可视为正面受光面。

[0025] 优选地, 正面受光面由选自如下集合的元件提供: 光伏板, 聚光透镜 (例如菲 涅尔聚光透镜) , 平面反射镜, 曲面反射镜, 反射式透镜 (例如反射式菲涅尔 透镜) , 筒状导光元件等。 关于菲涅尔透镜的详细介绍可参见名称为 "菲涅尔透 镜系统", 公布日为 2016年 6月 2日, 国际公布号为 WO/2016/082097的 PCT申请, 在此不再赘述。

[0026] 优选地, 侧面受光面由选自如下集合的元件提供: 平面反射镜, 曲面反射镜, 反射式菲涅尔透镜等。 通过在正面受光面的至少一侧布置提供侧面受 光面的反 射镜, 能够在只增加很少成本的情况下, 有效增加受光面积, 从而显著提高系 统的输出功率。 为了尽可能多地将侧面受光面接收的光线引导 到正面受光面上 , 在同一个光能接收单元中, 侧面受光面的中心轴线与正面受光面的中心轴 线 的夹角优选地大于 45度且小于 90度。

[0027] 第一驱动机构 120包括动力源 121 , 用于对应于光源的移动驱动第一转轴进行旋 转。

[002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并不像在传统的跟日系 统中 那样, 由直接输出到转轴上的扭力来驱动, 而是以推力或拉力的方式来驱动。 具体地, 第一驱动机构 120还包括驱动杆 122, 其垂直于第一转轴 111的旋转轴线 设置, 动力源以推或者拉驱动杆的方式驱动第一转轴 进行旋转。 这种驱动方式 有效降低了对动力源的驱动力的要求, 能够有助于降低系统的重量、 成本以及 能耗。 而且, 以推拉这种直线运动方式进行驱动可以具有自 锁的功能, 有助于 增强系统的抗风强度。

[0029] 本实施例中, 示例性地釆用旋转驱动的可伸缩的螺杆 1211作为动力源的输出结 构, 螺杆 1211通过伸缩带动驱动杆 122的一端上下移动, 驱动杆 122的该端具有 一通孔, 推杆 1211从该通孔中穿过, 并在推拉方向上被限位在该通孔中, 且能 够在与推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在该通孔中滑动 , 驱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支 架 113上, 从而推动第一转轴 111旋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适当的驱动结构, 只要不直接以扭力驱动转轴, 而是通过驱动杆的杠杆运动 来推动转轴旋转, 即能达到降低驱动力要求的效果。

[003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系统还包括图像分析装置 130, 用于通过 采集图像来确定光源的位置, 并据此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的工作。

[0031] 传统的跟日系统中通常釆用两种方式来进行太 阳的跟踪: 一种是通过反馈 (例 如来自输出功率的反馈) 来判断光强最大的角度, 另一种是通过 GPS来计算太阳 方位。 而本实施例中则采用图像分析的方式来确定光 源的位置, 从而计算出光 源与光能接收单元的朝向之间的角度差, 或者确定出光能接收装置的受光面的 最佳朝向。 所称光源可以是太阳或最强光源, 当系统周边地形复杂且存在大规 模反射面 (例如玻璃幕墙) 时, 太阳本体可能会被阻挡, 但是能够通过大规模 反射面获得最强光源。 这种基于影像的控制方式不仅精确, 而且成本低廉, 同 吋该图像分析装置还可兼具安全监控的功能。 图像分析装置可以通过有线或无 线通信 (未图示) 的方式控制第一驱动机构的工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当系 统中存在多个驱动机构时, 图像分析装置可分别控制每个驱动机构的工作 。

[0032] 本实施例中, 图像分析装置固定在支架 113的顶部, 从而与第一转轴 111固定连 接, 能够随第一转轴一起转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图像分析装置也可以固定 在系统的固定部分上, 或者独立设置。 当图像分析装置与系统的其他部分物理 分离时, 釆用无线通信方式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将是优 选的。

[0033] 实施例 2

[0034] 依据本发明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 式可参考图 2, 包括光能接收装 置 210, 第一驱动机构 220和图像分析装置 230。

[0035] 光能接收装置 210包括一第一转轴 211和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212。 清楚起见, 图 2 中省去了安装在每层支架上的光能接收单元的 平面受光面, 仅示出了框架。

[0036] 第一转轴 211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 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212通过在垂直方向上 层叠的双层支架 213固定在第一转轴上。 第一转轴同时充当为中心支架, 光能接 收装置的重心落在第一转轴上, 这样既减轻了支架的重量, 又降低了对驱动力 的要求。

[0037] 第一驱动机构 220包括动力源 221和驱动杆 222, 驱动杆 222垂直于第一转轴 211 的旋转轴线设置。 动力源 221通过伸缩运动的推杆 2211带动驱动杆 222的一端左 右摆动, 驱动杆 222的该端从推杆 2211上的通孔中穿过, 能够在与推拉方向垂直 的方向上滑动, 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从而推动第一转轴旋转

[0038]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光能接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 转轴 2122, 其能够相对于第一转轴进行旋转, 使得本实施例系统成为具有两个转动 自由度的双轴跟日系统。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的受光面 (未图示) 固定在第二转 轴上, 每个第二转轴具有各自的第二驱动机构, 例如旋转电机 2123。 在其他实 施方式中, 也可以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使得所有的第二转轴 共享同一第二驱动机 构。 为了使得双轴系统的角度调整能力最大化, 优选地, 第二转轴的旋转轴线 垂直于第一转轴。

[0039] 此外,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第二驱动机构也可优选地采用与第一驱动机构 类似 的杠杆驱动方式, 即, 不通过扭力直接驱动第二转轴旋转, 而是通过一驱动杆 以推或者拉的方式驱动第二转轴进行旋转, 从而达到降低对驱动力的要求的效 果。

[0040] 图像分析装置 230独立设置, 通过无线通信方式 (未图示) 控制第一驱动机构 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分析装置可以被多个跟日太 阳能系 统所共享, 从而进一步降低系统的成本。

[0041] 实施例 3

[0042] 依据本发明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 式可参考图 3, 包括光能接收装 置 310和第一驱动机构 320。

[0043] 光能接收装置 310包括一第一转轴 311和四个光能接收单元 312。

[0044] 第一转轴 311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 四个光能接收单元 312通过在水平方向上 并排布置的支架 313固定在第一转轴上。 第一转轴同时充当为中心支架, 光能接 收装置的重心落在第一转轴上。

[0045]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具有一个平面受光面 3121以及一第二转轴 3122, 第二转轴的 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转轴。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的受光面固定在第二转轴上 , 每 个第二转轴具有各自的第二驱动机构 (未图示) 。

[0046] 第一驱动机构 320既可釆用传统的扭力驱动方式直接驱动第一 转轴 310旋转, 也 可釆用与实施例 1或 2中类似的以驱动杆驱动的方式 (未图示) 。

[0047] 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光能接收单元以水平方式 并排布置的情况。

[0048] 实施例 4

[0049] 依据本发明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 式可参考图 4, 包括光能接收装 置 410和第一驱动机构 420。

[0050] 光能接收装置 410包括一第一转轴 411和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412。

[0051] 第一转轴 411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 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412通过在垂直方向上 层叠的双层支架 413固定在第一转轴上。 第一转轴同时充当为中心支架, 光能接 收装置的重心落在第一转轴上。

[0052]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具有一个正面受光面 4121以及三个侧面受光面 4121'。 侧面受 光面可以由廉价的镜面来提供, 从而以极低的成本获得系统效率的大幅提升。

[0053] 第一驱动机构 420既可釆用传统的扭力驱动方式也可以釆用本 发明中提出的推 拉驱动方式。

[0054] 由于在每个光能接收单元的正面受光面周围还 设置了侧面受光面, 能够大大提 升系统对光照角度的适应性, 因此本实施例系统只采用一个旋转自由度就能 达 到很好的太阳能利用效率。 [0055] 实施例 5

[0056] 依据本发明的跟日太阳能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 式可参考图 5, 包括光能接收装 置 510和第一驱动机构 520。

[0057] 光能接收装置 510包括一第一转轴 511和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512。

[0058] 第一转轴 511的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 两个光能接收单元 512通过在垂直方向上 层叠的双层支架 513固定在第一转轴上。 第一转轴同时充当为中心支架, 光能接 收装置的重心落在第一转轴上。

[0059]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光能接收单元可视为一具有 平面受光面的元件 5121与一内表 面为反射面的锥形导光器件 5121 '的组合, 元件 5121位于锥形导光器件 5121 '幵口 较小的另一端; 也可将中间的平面受光面视为正面受光面, 将锥形导光器件视 为四个侧面受光面。

[0060] 每个光能接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转轴 5122, 由各自的第二驱动机构 (未图示) 驱动旋转。 轴线垂直于第一转轴。 元件 5121和锥形导光器件 512Γ均固定在第二 转轴上。

[0061] 第一驱动机构 520既可釆用传统的扭力驱动方式也可以釆用本 发明中提出的推 拉驱动方式。

[006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振动装置 540, 从而 实现一个或多个受光面的自清洁。 振动装置 540包括一振动元件 541及其驱动电 路 (未图示) 。 本实施例中, 振动元件 541安装在锥形导光器件的一个背面。 显 然每个振动元件都可以通过机械连接关系使整 个光能接收单元产生抖动, 但直 接安装振动元件的受光面会具有更好的自清洁 效果, 因此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 在多个受光面的背面配置振动装置。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还可以将振动元件设 置在第一转轴或多层支架上, 使得多个光能接收单元共享同一个振动装置。

[0063] 为了达到良好的振动效果, 振动元件通常工作于共振模态。 需要注意的是, 振 动元件在工作时所具有的"机械共振频率 "不应被理解为孤立的或分离的振动元件 的机械共振频率, 而是振动元件在当前安装状态下的机械共振频 率, 这通常与 振动元件所固定连接的机械结构有关, 可根据实际装置结构, 采用公知数学手 段进行计算, 或者通过实验测量来获得。 [006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振动装置的驱动电路包括串联的至少一个电感 元件 和至少一个电容元件, 使得能够将驱动电路的电路共振频率 C0C设置为与振动元 件的机械共振频率 (om相匹配 (包括相同或接近) 。 本文中所称"频率"均指圆频 率 ω , 对于通常采用 "次 /秒"来表示的机械运动频率 f, 可按照周知的公式 ω=2πί进 行换算。 上述特性可以被简单地表示为 c C =com=lA/(L*C), 其中 L和 C分别为与驱 动电路等效的串联 LC回路的电感值和电容值。 当输入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 (交 变电流或电压) 的频率为 COC时, 振动装置即可工作于机械和电路同吋共振的" 共振"状态。 在双共振状态下, 驱动电路的功耗将明显降低, 从而降低自清洁功 能的使用成本。

[0065] 根据不同的机电转换原理, 振动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 振动装 置可以是压电振动装置, 振动元件釆用压电元件 (例如压电振动片) , 其串联 在驱动电路中并同吋充当为驱动电路中的电容 元件; 或者, 振动装置也可以是 电磁振动装置, 振动元件釆用片状受磁材料, 其不是驱动电路的一部分, 驱动 电路通过电感元件激发片状受磁材料产生振动 。

[0066]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振动元件在工作状态下的"机械共振频率 "与安装结构有关 , 因此可能在安装后产生机械共振频率的漂移。 可以优选地将驱动电路中的电 感元件或电容元件设置为参数可调的元件, 从而在安装后能够对驱动电路进行 参数调整以保持与机械共振频率的匹配。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 对于压电振动装 置, 可以将驱动电路中的电感元件设为可调; 对于电磁振动装置, 可以将驱动 电路中的电容元件设为可调。 相应地, 提供驱动信号的外部电源也应当采用输 出频率可调的交变电源。

[0067] 振动装置可以手动启动, 或者也可以优选地配置控制电路, 定吋地或按照外部 指令或在设定条件下启动振动装置执行淸洁操 作, 以提高自淸洁功能的智能化 程度。 在简单的情况下, 控制电路可以只具备定吋清洁的控制功能。 为了更精 确地控制执行清洁操作的时机, 控制电路也可以根据设定条件来启动清洁操作 。 设定条件可以是设定的气象条件, 例如下雨、 下雪、 刮风等。 设定条件也可 以是发电过剩的情况, 从而可以利用过剩的电能进行预防性清洁, 进一步降低 对能耗的需求。 设定条件还可以是至少一个被振动装置振动的 受光面的清洁程 度。 可通过设置传感器来判断设定条件是否满足, 或者通过进一步配置通信模 块来获取外部指令或天气预报来为控制电路提 供所需要的信息。 通信模块除了 用于与远程的控制中心进行通信以外, 也可用于在多个光能接收装置之间进行 通信 (例如进行状态通知或联动开启) 。 通信模块的通信方式可选自红外通信 , WiFi, 蓝牙通信, 3G/4G/5G通信, 光通信等。

[0068] 除了使用振动装置来进行受光面的自清洁以外 , 替代地或补充地, 也可采用传 统的清洁方式。 例如, 可配置喷水管道, 吸尘管道或电动刷子等 (未图示) 。 其中, 喷水管道可用于向受光面喷水, 吸尘管道可用于抽吸受光面上的异物, 而电动刷子可用于对受光面进行刷洗。 控制电路可控制喷水管道或吸尘管道与 振动装置同时工作以获得增强地清洁效果。

[0069] 通过配置振动装置, 本实施例系统能够实现自清洁, 从而长期保持高效率地运 行。

[0070]

[0071] 以上应用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 进行了阐述, 应该理解, 以上实 施方式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 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 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 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变化。 技术问题

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的有益效果